文|都付笑談間
1.
人們喜歡說,來日方長,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這個人與自己的關系趨于長久且穩定的狀態,不必因為一時的錯過機會就斷了聯系。
還有一種是,心里知道這個人根本不可能與自己維持長期穩定的關系,但又不愿主動承認一段關系的易變性,所以拿“來日方長”作為逃避會面的擋箭牌。
第一種,當我和某個朋友原本約好某天下午三點半要見面,結果我臨時有急事而不得不抱歉地改約定時間,這時朋友就會對我說:“沒事,來日方長,總有機會再見面的。”
每當這時,我心里本來因不能赴約而倍感遺憾和歉疚的心情頓時舒緩,這欣慰的感覺來自于知己知彼的友人的話語。
與此同時,我不禁思索,是什么讓我倆對我們的關系如此有信心,完全不會因為一時的錯過而徒增煩惱?
是長久穩定關系帶給我的安心感吧。
從未擔心發出去的消息不會收到回復,很少早安晚安問候,有事就聊,無事就在自己的生活圈里過自己該過的,偶爾有新鮮事會彼此分享,或者約出來見面,亦能無話不說。
至于第二種,那四字更像是一種掩耳盜鈴,一種自欺欺人,明知相見無話,雙方都不好開口主動結束這段關系,用“來日方長”來填塞甚至掩飾這段岌岌可危的將逝情誼。
2.
猶記得七月底加入了一個寫作群,群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個人公眾號。
一開始每天群里都人聲鼎沸,大家整天在群里討論寫作技巧、交流寫作心得以及如何好好經營自己的公眾號云云,繼而是大片大片的名片推薦,我也興沖沖地將自己的名片分享給大家,新增的關注并不多,但仍然因漲了幾個“友情粉”而興奮不已。
匆匆三個多月過去,那個群早已鴉雀無聲,從一開始每天幾百多條不停跳動的消息到現在三五天無人問津,甚至還有人在群里發起了廣告,看到這些,心里不是沒有一些遺憾的。
曾經經常更推的同道中人,放棄經營的有之,不久前終于得到原創標的有之,因學業繁忙而沒有時間寫作的有之。而我呢,我可能屬于能擠出時間,卻常常偷懶的那一類吧。
身邊有朋友問我:“你怎么好久沒有更新啦。”
“沒有時間呀,現在差不多一個月才能推送一篇吧。”
于是作罷。
回答這類問題的時候我都慚愧得不好意思直視提問者的雙眼。我怕承接的是失望,是對我“泯然眾人矣”的嘲弄,其實我本來也不是能做成大事的人啊。偶爾有人夸我,我都是第一時間反駁,不是我謙虛,而是我真的真的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到底幾斤幾兩,才不是什么多努力的人,更談不上優秀。
對于任何夸贊我都受之有愧,但我希望有一天我能與現在完全相反,告別拖拖拉拉,告別陪伴我好幾年的肥肉,做一個雷厲風行的瘦子。
3.
那天和一位好友聊天的時候徒生腦洞,假如兩個原本性格愛好三觀完全不同的人為了迎合對方故意戴著面具扮著和幻想中的對方一模一樣的那個人,然后越演越逼真,在虛擬的世界越走越遠,那么他們是不是永遠也無法知道對方真實的樣子。
他們甚至不敢摘下面具,在虛擬中用著他們現實中的樣子說話。
一旦認定對方和自己扮演的形象越符合,內心就越絕望,于是更加默許自己內心和他是那么的遙遠,殊不知對方也和自己一樣,否定著內心的自我,貪圖著偽裝的表面給自己帶來的陣陣悸動,虛榮地與幻想交往。
而這樣的兩個人總有一天會有一方先瀕臨崩潰,再也演不下去,表面或許維持著關系的和平,內里早已是背道而馳。
但又或許,他們都能夠漸漸地在彼此的磨合交戰中游刃有余地進行著愛情博弈,惺惺相惜,又勢均力敵。
4.
最近忙著準備即將到來的六級考試,誰能想到曾經對于四級考試都沒信心的我,一年后繼續對六級考試沒信心呢?
對于大事小事,我整體來說算是個悲觀主義者,從來都只想到最壞的結果,其實這習慣性的做法并未總是給我帶來壞處,反而時常讓我發現驚喜。
把所有的事都往最壞的那個方向思考,等到結果出來時,最壞也不過是應了心中所想,但往往會比我預想的結果要好。
一次一次地驗證,一次一次地出乎意料。
樂此不疲。
我幾乎要沉迷其中了。
其實我很想知道勝券在握是怎樣的。自信之人每當面臨挑戰,在有所突破后勢在必得的樣子,笑容燦爛得仿佛自己的耕耘皆是云淡風輕。
我想起前段時間和一位朋友討論有關學習的意志力的話題,我問他:“為什么你就能每天學習到深夜,第二天上課還能精神百倍地認真聽講?”
他說:“我也不知道,這就是最奇怪的一點,也許當你真的想做成一件事情,態度很堅決的話就會沒有睡意了。”
我試過在寢室斷電之后繼續挑燈夜戰,但終究抵不過困倦,不到凌晨一點便支撐不住,并且學習效率很低,背的單詞第二天忘了一大半。
或許是這個學習方法并不適合我,又或許,真的是我的意志不夠堅定罷。
但見識過身邊一些為了備考而學到凌晨兩三點的例子,他們中有的人也困得不行啊,為什么能夠堅持呢?為什么我不可以?
常常這樣捫心自問,又回頭看看自己白天把手機玩到沒電的情景,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5.
翻了翻二十天前的日記,看到了這樣一段話:
“我突然覺得‘當你已經意識到自己XXXX,還不算晚。’這句話是毒雞湯。陷入迷茫困頓之人誰不自知?但就是一直困在這里走不出去,知道要改變現狀但就是改不了,說是無能也好,自找活該也好,我時時刻刻都知道自己處于怎樣低迷的一個狀態,這么多年也還是在煩惱同一個問題。我甚至都能與自己的負能量好好相處和諧共存了,你說我意識得早不早?但我還是不去做什么改變現狀,能怎么辦。差不多是個廢人了罷。”
缺乏行動力是我迷茫的最大根源。還是像上面說的,假如目標明確,不達到目標死不罷休,怎會動不起來?
上學期我寫了一篇《一朝奔跑,生生不息》,記錄了我跑步減肥的經歷。當時是下定了決心要甩掉體重,一圈一圈地奔跑在操場上不知疲倦。于是真真體會到了掉秤的激動感。
一年前,喜歡過一個男生,他很優秀,我每天看著他的背影。他太耀眼了,也太遙遠了,我想要離他近一點,再近一點,希望他一回頭就能看到我。那段時間像瘋了一樣,上高數課想要坐他后面,為了第二天英語聽寫能寫全對,前一天坐在公交車上也在背單詞,晚上開年級大會也在背單詞……
我知道我所做的努力仍然不及他的分毫,可那時候心里至少有個動力,讓我每天一睜眼就想著今天一定不能逃課,早早去教室就能坐前排看到他了——痛并快樂著。
后來的結果盡管是遺憾收場,卻也隨時間的久遠了了散去。
6.
不知不覺又到了年末,最近氣溫驟降,此刻的我穿著毛絨絨的外套坐在電腦前寫下這些文字。
好想變成一只冬眠的胖熊啊。
我愿意在這個呵氣成霜的季節里,把心里的小火焰拿出來,溫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