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打卡
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一兩次失去方向的迷茫階段,可能這時候我們已經學會了很多道理,但仍不足以將我們從困惑的泥潭中救出。如果你沒有一項驚人的天賦,無法找到一條直接通往成功的道路,那么與其不停的四處奔波學道理、聽講座不如暫停一下,看看能否有些更有效的改變。
而《逆向管理》一書中作者提出的一些建議一定會給迷茫中的你指明一個方向。他們分別是:避免能力陷阱、重建關系網和重新審視自己。現在我將這三個內容歸結為兩點:不再等被教、不再等遇到。
1.不再等被教----主動思考
被教育的激情模式。
我們都很樂意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書中也說這樣做讓人更容易取得成績。所以我們學會了先思考后行動,然后用激情方式開啟工作熱情。
但很快我們就會遇到各種困難阻礙,這時候我們可能會拼命的汲取心靈雞湯尋找各種正能量使我們的熱情和堅持得以繼續下去。然而雞湯雖然營養,但畢竟不是雞肉,代謝快,不抗餓。
這時的悲觀消極情緒就會頻頻出現甚至還偶爾占到上風。道理和雞湯也會變得寡而無味。我們開始產生懷疑:我真的適合做這個嗎?
被教育的工匠模式。
很多次我們被教導要注意細節,做到極致。所以一部分人就開始把自己引入一個沉迷練習自己招式的陷阱,身體力行的、過度的詮釋了工匠精神,最終實踐了“一棵樹上吊死”這一理論。
以上兩種極致做法我們的先賢孔子在《中庸》中總結的很確切到位:“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
而避免太過或不及的最好辦法就是“騎著驢找馬”。具體表現在以下兩點:
01.不要被道理迷惑
其實你讀的書越多越會發現一個現象:很多本書中闡述的道理有的是相同的,而有的看上去卻是相悖的。
出現這種疑惑的時候就不要再等著詢問老師或者從書中尋找答案啦,這時候要避免陷入懶惰和混亂狀態,請記住還有句話叫“盡信書,不如無書”。
在能夠主動發現問題的情況下進一步主動尋找答案,會讓你漸漸擺脫被教育的被動學習方式。
比如主動的分析一下無意義的重復和刻意練習是有不同而不是相悖的:無意義的重復對練習難度和深度沒有要求,而刻意練習會設定好每次的挑戰難度。無意義的重復沒有也不重視反饋,而刻意練習要求必須有即時和正確的反饋。
通過這樣的主動分析,你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怎么會得不到飛速提升呢?!
02.先嘗試后思考這是一種逆向思維模式。在你感到無法取舍抉擇的時候可以通過這種逆向思維先去進行多種嘗試,然后再思考你到底要不要。
這對于一個人走出坐井觀天的自我局限模式有很大的幫助和啟發,例如喬布斯、馬云。
所以主動尋找摸索適合自己的成功方式比等著被教育數不清的道理更加重要更加迫切,在已經開始行動的過程中學會一個道理會有醍醐灌頂的頓悟功效,它可以使你糾正偏離的方向,而不是讓你陷入多知反不知的迷茫困境。
2.不再等遇到----主動尋找
從你的朋友圈和各種微信兜售群你可以輕易看到人多力量大的威力。所以我得出這樣一條經驗“經營人脈的重要性有時候絕對大于你的實際職業技能”。
以往由于羞澀、自卑或極度自戀使我們不敢或不屑于經營人際關系,覺得這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畢竟生活是自己的、工作是自己的、成績也是自己的。
現實真是這樣嗎?錯,如果你還沉浸在“酒香不怕巷子深”和“是金子就會發光”的上個時代的被動(或者可以說消極主動的)思維模式,那就只能在大浪淘沙中首先被淘汰。在這個文化、行為都高度自由競爭激烈的時代,如果你不會推銷自己,不會經營人脈關系簡直就寸步難行,根本就不必妄想任何成功。
另外還要引起注意的一點是,經營人脈的時候不要總是著眼與你同等水平的人,雖然這樣看起來你們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可以更容易的溝通,但是,你圈子的人相似度越高,圈子的重合度也越高,能提供給你的新觀點、新資源也就越少。
所以想要有更好的發展,不僅需要你去主動的拓展自己的人脈關系,還需要你主動尋找發展一些不同行業的朋友和能力在你之上的大咖使你的追求更有高度、視野更加開闊。
所以不要等著被發現了,趕緊主動去撩一撩已經成為你朋友的人,撩一撩那些給你啟發的小伙伴和大咖名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