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一個三四線城市的老城區,有一家30年老字號的酒家,像我們這代老城區的80年一代的人,人生大事基本都在這里舉行,滿月、結婚、壽宴、新居入伙。特別是我父母一輩的人,非常信賴這家老字號,只要說是宴客,必然在這里舉行。
“做了十幾年酒樓部長,也見證了一些人的成長,從他結婚到當爸爸,孩子滿月酒都是我服務的,只要我穿上衣服,大家都能認出我。”男人很自豪的說。
“為什么辭職?”朋友好奇的問。
“因為我已經膩了,這個工作讓我沒有個人時間,不想再繼續做了。”男人斬釘截鐵地說。
聽著男人對于工作的述說,想到自己有且只有一個工作做了3年,其他的工作一般都是一年左右,而且那個三年的工作就是非常忙綠豐富的廣告活動工作,經常經常很多人,出差,不同的品牌。但我還是不能想象那些在一個工作超過十年的人,是如何度過這些倦怠期的。
“那你現在做什么?”
“我喜歡金融,所以我現在做基金經理。我十多年前就開始炒股票,對于風險投資有很多經驗。”
男人大約40歲,第一次見面,在朋友的陶藝工作室里。
“我小時候是一個沉默的人,別人都說我高傲,當兵后,我走了一些地方,回來這里就做了20年的樓面,一直做到部長,也鍛煉出了膽量與口才。”
接著,男人侃侃而談,說了許多所見所聞,表達了他的欲望、追求。在我們的談話中,反復涉及一個命題:生活是什么?
“現在主要是給孩子找個好學校,貴點無所謂,只要能爭取到。”
“你孩子多大啊?”朋友問到。
“才五歲,所以壓力大。如果我有上千萬存款,我也要培養一個愛好。”當男人看見朋友做的陶藝說道。
“你應該不存在溫飽沒解決的問題,有一兩個愛好很正常。”我忍不住看著他說。
“沒有時間,也沒有靜下心思的耐性。”
“有錢了就能靜下心嗎?”我好奇地接著問。
“對啊,生活無憂了,就有很多閑功夫了。”
“有錢人的生活或許更有誘惑,即使你想安靜,也會有無數人要跟你搭訕的。”
“說再多,也要等有錢了才知道。”男人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
“如果你一輩子都不能變成有錢人,你就不培養興趣了嗎?”
“現在只考慮賺錢。”男人訕訕地笑著說。我想了想,接著說,
“興趣不但是消磨時間也能滋養人,在你苦悶的時候,釋放情緒,減輕壓力。”
適時,朋友端上一盤水果,轉移了話題,聊起他們過往的學生時代。
事后,當我回憶起這段對話,發現自己有些無禮。你喜歡吃蘋果,我喜歡吃梨,我尊重你選擇梨,但我還是喜歡蘋果。這就是我所認為的價值取向不同,而互相尊重。如果問題只是一些無傷大雅的個人偏好,真的應該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