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8月5日發布了《我為什么從工作了21年的“985”高校辭職?》一文,對自己決定辭職之后108天的心路歷程,做了一個總結回顧。
文章被編輯推到了首頁,獲得了眾多簡友的關注,閱讀、評論、喜歡和打賞都破了記錄。
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有人說:如果仔細梳理從小到大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首波瀾壯闊的史詩。
深以為然!
我只是蕓蕓眾生中非常普通的一員,沒有顯赫的頭銜、沒有耀眼的光環、沒有奪目的成就,只是如實地記錄了自己的一段人生經歷,依然可以打動和觸動很多人。
永遠熱愛,永遠實話實說。
我決定將這十個字,作為自己寫作的準則。
【02】
很多朋友發來消息,訴說自己的職場困惑,吐嘈自己手頭的工作,詢問走、還是留。
什么時候應該考慮辭職?
這個問題其實在5號的文章中已經提到過,但既然還有這么多朋友詢問,我就多說幾句。
簡而言之,當一份工作的內、外職業生涯均陷入瓶頸,便是你該考慮離開的時候了。
外職業生涯,是指從事一份工作時的工作單位、工作地點、工作內容、工作職務、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等因素的組合及其變化過程。
——簡單地說,就是這份工作繼續干下去,能不能升職、加薪?
內職業生涯,是指從事一份工作時的知識、觀念、經驗、能力、心理素質、內心感受等因素的組合及其變化過程。
——簡單地說,就是這份工作繼續干下去,能不能提升能力、有沒有價值感?
因此,在決定辭職時,你最好先問自己以下四個問題:
1、這份工作我的晉升空間有多大?
2、這份工作我的收入增長前景如何?
3、這份工作能不能讓我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4、這份工作能不能實現我的理想,有沒有價值?
如果四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你確實應該考慮離開了。
【03】
現實生活中,我發現很多人辭職,只考慮了“內職業生涯”中一個很小的方面,一旦自己覺得不爽,就辭職不干。
還有一些人,只考慮了“外職業生涯”,一旦升職、加薪無望,就馬上走人。
這些做法,多少都有一些輕率。
從2006年開始,在專職從事大學生職業指導的十年中,我所在的辦公室,一直只有我一位專職教師。
作為一個喜歡和人打交道的ENFP,這樣的人員安排,確實讓我非常、非常不爽。
2011年通過學校五級教育職員聘任后,我的外職業生涯便陷入瓶頸:晉升四級職員完全無可能,作為職員編制又不能評職稱。
——在這種情況下,我依然繼續工作了五年。
因為就在同一年的8月,我通過了CPP的MBTI性格分析師認證,發現了性格分析這樣一個全新的領域:
我滿懷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通過給學生做性格分析,幫助他們進行職業定位和職業生涯規劃,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價值。
也就是說:盡管“外職業生涯”提升無望,人員安排也很讓我不爽,但我的“內職業生涯”,仍然有著發展的空間。
五年后,當我發現:繼續這樣“一個人戰斗”,我的能力基本上得不到大的提升,大量的時間都要用來處理各種行政事務,同時學生對于性格分析和生涯規劃,也并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樣重視和迫切需要時,我才下定了辭職的決心。
而五年專注于“內職業生涯”的積累,也確實讓我獲益良多。在辭職之后不久,我就收到了很多工作邀約。
所以說,辭職不能一時沖動,而是一項認真、嚴肅,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慎重決策。
【04】
進一步思考,你會發現:
“外職業生涯”的提升,通常是由外界認可和給予的,也容易被外界否認和收回。
——外界可以給你升職、加薪,也可以分分鐘讓你卷鋪蓋走人。
“內職業生涯”的提升,主要靠自己努力追求來實現,而且一旦取得,外界便無法收回或剝奪。
——知識、觀念、經驗和能力提高,內心強大、內在充實等,這些,都是已經“內”化到你身上的特質,沒有人可以拿走。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內職業生涯”的不斷提升,才能體現你真正的價值所在。
也就是說,即使一份工作的“外職業生涯”不斷提升,你升職了、加薪了,但“內職業生涯”一直原地踏步、停滯不前,你就應該警惕了。
眾所周知,前諾基亞員工曾經有過一段黃金時代,工作輕松、待遇優厚、薪資逐年上漲,上班時間可以晚來早走,可以按摩健身,甚至有很多人開淘寶店,利用上班時間拍照傳圖,和淘寶客戶聊生意。
后來發生了什么,想必你早就知道了:
2015年,在微軟公布的公司史上最大規模裁員計劃中,約1.25萬被裁員工來自剛剛收購的諾基亞,而諾基亞中國的裁員比例則接近90%。
綜合以上:
如果一份工作可以升職、加薪,但自己的能力得不到提升、也找不到多少價值感,你就需要警惕了;
如果一份工作升職無望、加薪有限、能力得不到多少提升、內心還深受無價值感的折磨——
你,還留下來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