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女兒已經初三了。我,是那個陪她搭乘了時光列車來到這里,卻再也找不過回程的旅人。
2007年9月2日? 女兒的第一次家庭作業
今天幼兒園發了書,女兒第一次有了家庭作業。
數學作業是調查小組的小朋友喜歡什么運動,統計出來,給了一個圖表,上面有一列樣圖:羽毛球、足球、滑板車、毽子、跳繩,下面是六行空格。我認為是在最左邊一列里寫上小朋友的名字,然后對應劃出其喜歡的運動,再將統計結果填寫在右邊。然而我帶孩子去小朋友家調查的時候,發現很多家長不知道該怎么做,經過一番講解,于是跟我一起帶孩子去調查的家長一個一個增多,很快就拜訪了六個小朋友,完成了調查。女兒很開心,帶所有完成任務的小朋友到我家看她的花花。
語文作業是寫漢字:人、一、二、三、四。這些女兒本已經會寫,所以很輕松,然而她寫“四”是先畫框,再寫里面,糾正了五六次,還是不改,而且固執地認為自己寫的是對的。再批評,厭倦情緒已經顯而易見了。只好作罷,準備研究一下對策再做校正。
以為就此結束,結果女兒說還有一頁,翻過去一看,是數字1-4,女兒一口氣寫到了7,我倒是挺納悶,怎么這數字寫在生字本上呢?我檢查了一下,覺得她的4寫得不漂亮,又讓寫了兩行,在不斷的夸獎中,她很樂意的寫完了。看來好孩子的確是夸出來的呀。
寫完了就去逗貓,其樂融融。9點給她洗刷刷,整理好書包,送她去奶奶家睡覺。跟她的花花告別了一次又一次,足足十分鐘,才依依不舍的走了。人常說玩物喪志,看女兒的迷戀樣,這貓怕是也養不久了罷。
2011年10月11日? 家長會發言稿
對于孩子,我一直心懷愧疚,因為我陪她的時間實在太少。更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優秀家長。自打她七個月斷奶,就基本是婆婆帶。上幼兒園時有一次不記得什么緣故我回家早,興沖沖去接孩子,老師問我是郭雨菡的什么人,我說是媽媽,老師笑著說,第一次見你接孩子,不認識,都是她奶奶和爸爸接。周圍的家長側目,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現在孩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也都是她爸爸去開。我告訴女兒媽媽不是優秀的家長,可她很認真地說就是,必須寫。就寫點心得,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在關愛、尊重孩子這方面我和老公做的還是很不錯的。郭雨菡很淘氣,特別好動,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屬于“不守規矩”的類型,之前因為教育問題,我和老公總有些分歧,為了讓老公懂得孩子心理,了解點教育規律,講究點方式方法,我和他一起讀了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獲益匪淺。我給很多學生家長推薦過這本書,讀了都說不錯,有的甚至覺得讀的太晚。在這里也給大家推薦一下這本書,希望能有所獲。關于孩子的好動,不守規矩,很多家長包括我們老師都想要聽話的孩子,總是拿大人看待事物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動輒斥之“不聽話!”推薦大家讀一讀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不僅帶給全世界幾千萬讀者無數的笑聲和感動,而且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20世紀全球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講述的是黑柳徹子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后,來到巴學園。小林校長卻常常對小豆豆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學園里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里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這其實和周弘教授的賞識教育異曲同工:“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我們的一些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也大都得益于這兩本書。郭雨菡不是班里最出色的孩子,經常因為淘氣被很多老師批評,她自己評價說一年級時自己是“差生”,一星期被老師們批評十幾次,有時候還被罰站,現在自己是“中等生”,一星期只被批評三兩次,有時候還會受到表揚。我拍拍她的小腦瓜,先肯定她的進步,繼而告訴她這些都是老師教育的結果,所以現在進步了。有了錯誤堅決改正,三年級就會變成優等生了。
在特長培養方面,郭雨菡一直沒有按照我期待的發展,她太淘氣,像個男孩子,運動能力強,手腳協調很不錯,我想她學學舞蹈,矯正一下體型,優雅一些,可是她堅決不去,我也不能勉強。說到這里,我想跟大家交流一個看法:每個孩子童年時期的體驗都可以在生命中留下痕跡,每件小事都是深刻影響著他成長的大事。幼兒園上中班時女兒很喜歡跳舞,還在圣誕節做過主持人,大班“六一”前夕,排練舞蹈的女兒一回家就哭了,說再不跳舞了,老師用棍子打她們,還說她們笨得像豬一樣。我當時想著這老師說話實在過分,不過小孩子很快就會好了,也沒太在意,結果第二天女兒執意不肯再跳。直到現在,我多次動員報個舞蹈班什么的,她還是極力排斥。讓我為當初的輕視后悔不已。這就像人家說南美的一只蝴蝶揮動翅膀,有可能引起北美的一場龍卷風一樣。她現在愛畫畫,報了紙漿畫班,還鄭重其事地問我支持不,我當然支持。包括她不喜歡再去以前報的畫畫班上課,因為老師總是讓照著畫,照著涂色,她不喜歡,我咨詢了美術專業老師,也盡可能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準備充足的紙張,讓自己涂鴉,所以現在畫畫對她而言,是自己的事情,想怎么畫怎么畫,很隨性,將來等她大一些了,喜歡什么就學點什么。強制培養會有效果,但會少了樂趣。
關于言傳身教,大家都很清楚,但是有時候家長做的卻并不是很好。比如經常有家長自己看電視卻叫孩子去寫作業,自己打麻將卻要求孩子去閱讀,這些效果可想而知。郭雨菡剛讀一年級的時候,老師打電話和我交流,她拿別的同學東西,比如計數器什么的。好幾起類似事件,開始我和老公很苦惱,什么都有,為啥要拿別人的,后來跟孩子交流,她覺得別人的好看。以前她經常去姑姑家,好看的她喜歡的東西她姑姑和姐姐都會送給她。為了不傷害她的自尊心,又讓她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我專門找出《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關于大頭兒子拿別人東西那一集,反復看,讓她自己談對大都兒子這種行為的認識。又找了相關的繪本《蘋果哪里去了》引導她看。給她買東西開始帶她去自己選喜歡的。后來一直到現在,再沒發現她有這類行為。她剛上學的時候做事情慢,看起來邋遢,不會整理書和書包。我們有意識的在她面前整理桌面,整理提包,告訴她應該怎樣整理,并且要求她奶奶不再代勞。現在,我偶爾看她的書包,整理得挺好,從大到小,排列整齊。
家長是學校的同盟軍,家校合作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有效合力。我們不能把一切都交給老師,畢竟孩子是我們自己的,她和我們生活的時間更久,我們對孩子的影響更多。因此,郭雨菡只要回家說學校有什么事情需要家長做,我們都鼎力支持。這既是對學校的支持,也是對孩子的尊重。
我一直認為不是養了孩子就會做父母,不是穿了西裝都是紳士。做家長的需要不斷學習,新時期合格的父母需要不斷充電,而不是一味用自己的老標準去衡量孩子,用成績去判斷孩子。我們希望郭雨菡呈螺旋式進步,學會自律,自信、健康、快樂地成長。
2018年9月1日? 史詩級震撼大片《開學啦》
女兒感慨:快樂自由的假期結束了。今天早晨,7:15就打算去學校,翻了一下老師發的通知,八點報名,還有點不適應。
晚上,女兒給我看一個短篇,形象生動:暑假各種懶覺姿勢,滿目口水劇情,各類冰淇淋飲料。開學了,書本鋪天蓋地,熬夜司空見慣,考試成為常態……
陪她看“開學的第一課”。明年,恐怕這種陪伴都無法企及了吧?忍不住有點失落。中年人的滄桑中,總有一種無言的傷痛:擔心父母生命逝去,無法阻止兒女遠行。
這一年,注定辛苦。我能做的,除了鼓勵,還是鼓勵。期待,2019年暑假,和女兒一起去日本看漫展。
田玲寫于2018年9月1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