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雅
鮑勃迪倫發(fā)布拒領諾貝爾聲明:
接受比謝絕危險
日前,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決定授予鮑勃-迪倫,
但北京時間10月17日凌晨,
鮑勃迪倫發(fā)布聲明,表示拒絕該獎項。
01
通常,我在屬于自己的精神領地與靈魂家園里,不喜歡那些火號的瘋狂追風口浪尖,逐熱點眾議。
關于鮑勃迪倫的種種在2016年這次諾貝爾獎中各種傳播一度浮起升騰。
感謝這個時代,還有這樣的存在。
鮑勃迪倫領不領獎,其實毫無關系,才子就是才子。
反倒是他的真誠讓一票烏合之眾迷惑不解。
我卻極為欣賞鮑勃迪倫不被榮譽帶上枷鎖,不為榮譽左右觀念,他還是他。
他想要的,上帝給了他;他還是他。
這種成全注定成就一個時代的文化思想領袖。
接受比謝絕危險。
關于自我的思考,關于我和世界的思考,關于人生哲學和人生的思考,頃刻間,會蔓延開來。于是我寫下了如此的短詩:「我還是我」(by 雅雅 2016-10-21)如下:
我還是我
我知道低下了清高的頭,
就可以和世界握手言和;
卻看見真實貧瘠卻貪婪的土壤,
我漸漸松開緊握的手,
迎來了整個世界的厚愛,
卻無法定義我想要的自我。
02
昨天清晨,他無比沮喪的說,你是一個那么純凈的人,精神潔癖與自我潔癖都干凈到無比的人,卻被誤說成這樣那樣的話,都是我把你拖到了一個泥潭與沼澤.......
我卻冷靜出乎了自己的意料,整個人鎮(zhèn)定的就像寺廟里的大缸水一樣平穩(wěn),就像暴風雨后的海平面寧靜無比,委屈、悲傷都連同小假期隨風逝去。不斷的寬慰他說,沒有關系,說只是說,黑白自有天照。
當然,必然,畢竟,我們都需要對得起自己的選擇,即便這個選擇或許讓自己痛不欲生,油煎火熬。我們習慣性的各種理解,而不是假裝理解。反轉心,讓自己能夠如此安靜的接受一切并天真自然。
時間是一個特別容易被辜負的東西,我大學的時候曾經(jīng)覺得二十幾歲是很長很長的,長到好像永遠都不會過去一樣。那時候的十年覺得像一個世紀一樣漫長無比。但現(xiàn)實卻并不和我們想的一樣。大多數(shù)的我們來說,二十幾歲就好像只有三四年的功夫,也是一眨眼而過。而后那時候覺得三十幾歲就已經(jīng)很老了,可是大多數(shù)三十幾歲也無非是家長與孩子催熟的人生,那皮囊一再成熟,心或許未見長大。
或許以一個自認為控制的可能去信諾佳人,猜度他人以為可以達成自己的人生,有時候的確顯得如此的幼稚。但即便我笑說那過了年華都是如夢,也是真實開心好過,沒有什么可以好怨艾的。心上的感受,都不能假意惡評。
不以假意的理解求得反轉控制,不懷揣明白真實,顛倒黑白。恰恰很多事實,無法配合這個誣言污蔑。
情感、肉體和錢袋子。自己在內(nèi)心好好稱量一下,這些我從無本心本意,拼死拼活與人博取,于泥塘里曲意逢迎,不如卓然而立清香依舊;你看得懂學不來的處事待人方法,就任由顛倒反復,扭曲事實;我心若蘭,畢竟你來此世,不是為了求證相對存在,而是取證自我存在過。
或許上帝給我們想要的機會,同時也賜予我們泥濘。
就像我們摘玫瑰的花,一定穿越梗上的刺。
采擷荷花的純美,必要趟過泥濘的荷塘。
凡事如此,無一例外。
03
>>>>>>>>收轉禪語如是心語
。。。。。
無論我現(xiàn)在住在
怎樣的住宅,
從事的職業(yè)是否滿意,
經(jīng)濟是否豐盛,資糧是否備足,
這都是前世注定的,
走完這一生,我將永遠不再
重復這樣的生活。
再最后一次品嘗
做人的滋味吧,味道也許不好,
卻是留給自己
在紅塵最后的一道記憶。
在這最后一生日子里,
要緊的只有一件事情:
出生入死,
超凡脫俗,
證悟菩提。
人生再長,
不過百年,
這一生的歲月
只是我在這個空間的
一場夢幻。
不論如何活著,
快樂著或是痛苦著,
其實都是最有意義的一生,
值得自豪的一生,
值得珍惜的一生。
今生,
將是我在娑婆世界的
最后一生,
這真是一件天大喜事。
當慧命在紅塵歷盡
劫難之后,
我終于可以回歸
萬有的源頭。
那么,還有什么值得抱怨、
嘮叨、遺憾、痛悔、嗔恨的呢?
如果還有,就是忘記了
“最后”這兩個字,或者是對“最后”
這兩個字認識不夠、信心不夠。
時時牢記著,今生,
是我在紅塵的最后一生!
再來時,我必腳踏蓮花,
乘愿而來。來時凡夫,
回時必己超凡入圣!
(End)by 雅雅 2016.10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