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文和小林相識于大學期間的一份兼職,初見小林,她整個人都要崩潰了。
用現在的話來講,小林絕對是360°無死角“毒舌”,本來芝麻綠豆大的事情,經過她的嘴就完全變了味道。
小文是一個典型的乖乖女,平時連個臟話都不忍聽,別人的話稍微有點兒刺她就覺得膈應,于是,每次遇到小林她總是能躲就躲,誰也不愿意開開心心的一天無緣無故地給自己添堵。
但是,打工的小餐館就這么大的地方,忙起來的時候還要互相支援,抬頭不見低頭見,遇上小林的毒舌小文也只能無奈干忍著。
一個學期下來,不知道是適應了,還是看透了,亦或是習慣了,小文覺得小林并沒有什么壞心眼,只是心直口快,不懂得照顧別人的心理,說話雖然過分,但是人還是熱心的。
小文聳聳肩,心直口快也挺好,有什么事情不用藏著掖著,挺好。
2.
小文和小林的友誼一持續就是四年,臨近畢業,大家都開始思索后路,考研?畢業?上海?回家?……
面臨著諸多選擇,小文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上海,不為別的,就為了滿足自己難以抑制的好奇心。二十年的青春歲月,從來沒有邁出家鄉半步,上個大學也聽從父母的意愿留在本省,這一次,小文想做自己,想遵循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從未見過的世界。
小林曾經去上海打過工,雖然是離市中心不能更遠的郊區,但是遙望著上海就已經滿足到不行,她已經開始設想畢業后的未來,和小文一起找一間小屋,收拾成溫馨的公主粉,每天高高興興地上班去,開開心心地下班來,會做飯的小林已經興奮地為小文提供了一連串的菜譜。
兩個傻乎乎的姑娘,在畢業之季,已經開始幻想自己發光發熱的未來。
然而,
最終去了上海的,只有小文;
聽從父母意愿回到家鄉的,是小林;
上海對于剛畢業的應屆生而言,租房已經難道登天,更別提公主粉;
家鄉的公務員開考了,學校的后門也找好了,小林聽從了父母的安排,覺得安安穩穩;
電話這頭的上海,燈火輝煌,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下掩蓋著多少奮斗的倔強;
電話這頭的家鄉,蟬鳴蟲叫,好不熱鬧;
小文第一次覺得曾經許下的誓言,有了一絲實現不了的可能;
說好的友誼地久天長,可能抵不過現實的一記棍棒。
3.
來了上海半年之久,小文總算有了相對安穩的生活,適應了上海的快節奏,適應了公司的強壓力,適應了大城市各型各色的人際關系;
回到家鄉的小林,終究沒有考上公務員,便在父母的安排下進了一所小學校,天知道大學的時候她對老師這個職業充滿了多少鄙夷和排斥。
分居兩地的好友,慢慢地開始疏于在線聊天和電話敘舊,大家都可以慢慢地忙著自己的事情,開始慢慢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偶爾的電話中,談起來仍然笑逐顏開,小文給小林介紹大上海的陸家嘴、南京東路、磁懸浮列車、世博館……小林給小文介紹家鄉的蟲鳴、鳥叫、小學生、語文課本……親密還是溢于言表,卻隱隱覺得哪里已經開始不對……
4.
一年半的時間,小文已經不再是懵懵懂懂的小姑娘,不再對未來充滿迷茫與困惑,開始有了自己的方向,可以有了自己的興趣,她可以看互聯網發布會看到一臉花癡相,可以積極參與別人的頭腦風暴忙的不亦樂乎,她越發愛上了上海這座城市,越發愛上了互聯網這個時代,她覺得來上海,是她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
一年半的時間,小林已經對身邊的人和事變得麻木,家里人頻繁的相親讓她的脾氣變得越發煩躁,她仍然沒有從失戀中走出,她還沉浸在過去式,快樂的、無憂無慮、坦率直言的小林不見了,悲春傷秋、優柔寡斷成為她的朋友圈、QQ空間最常見的生活狀態。
偶爾翻到小林的說說,小文再也看不到那個率真無邪的姑娘,哀怨哀怨的感覺總是讓小文忍不住迅速刷過去,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卻又無可奈何。
5.
小文在上海的生活愈發順風順水,豐富多彩,慢慢地愛上了旅游,愛上了攝影,愛上了音樂,愛上了獨處,愛上了雨季,愛上了花開……一切都蓬勃充滿生機,卻又自然而迸發著青年人該有的朝氣。她的說說,豐富而多彩,搞怪而逗比,然而,評論里出現了一些不太適宜的聲音,小林的評論及時、頻繁,卻又有一股酸溜溜……
剛開始的時候,小文并沒有太過介意,因為她印象中的小林就是敢言敢說,但是時間久了,小文愈發不能適應幸福戛然而止的感覺。好不容易心血來潮發個自拍,小林的評論立馬就來了:你又胖了!偶爾一組酷炫到爆的海報不由轉發朋友圈,小林的評論不知所云:你轉行做設計了?
這樣讓人無語的事情越來越多,小文才覺得彼此的想法和方向已經遠遠不在一條線。我覺得逗比你覺得丑,我覺得忙里偷閑你覺得臭顯擺,我覺得別人挎著愛馬仕是我奮斗的目標,你覺得背個salad就是在裝逼!
姑娘,不是別人在裝逼,而是你傻逼啊!別人的裝逼其實已經是一種自然的生活狀態,盲目地看著別人的美好紅了眼不僅沒有眼界,而且沒有格局!
6.
壓倒友誼的最后一根稻草,來的迅速而猝不及防。
小文幫公司業務轉發了一條廣告H5,小林的評論如期而至,然而隨即又蹦出另外一條評論:我發現我給你評論的你都不怎么回,我決定以后再也不給你評論了!
還沒等小文回過神,小林的說說彈出來:你真的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不用說小文也懂,明白地針對小文的,小文無奈地笑笑,屏蔽了小林,也屏蔽了近六年的友誼。
你的評論我無法回復,因為回復什么都顯得不對;
你的評論我選擇忽視,不是你不重要,而是你沒有那么重要;
不是我太把自己當回事,是你太把自己當回事,所有發出去的評論別人都要如約回復,你給別人評論都是對別人的恩賜嗎?
你說別人胖成鬼,別人是說你說的對,還是罵你走遠點兒?
當你成為了話題終結者,就別怪別人的自動忽視。
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一切無所謂就讓他無所謂地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