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親密關系這幾個字,很容易想起什么?
對! 戀人、夫妻、親子(包括母女、母子、父女、父子等等)、閨蜜、發小兒,等等。
我們在這些親密關系中,常常得到最大的支持和滿足感,但常常,這些親密關系對我們也會造成異乎尋常的傷害。
小麗是個60分女孩,相貌清秀,大學普通,在一家不好不壞的單位,拿著不多不少的薪水。在正好的年齡,遇到了一個差不多條件的男孩,順理成章地談了戀愛。
甜甜蜜蜜的小日子過了一年多,買房裝修準備結婚,小麗與男友的感情愈發濃烈。
也說不上來是從什么時間開始,小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理直氣壯地要求男友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除了上班以外的所有時間,都要和她在一起。即使這樣,還時不時地查男友手機,要交代每一個電話和每一天的動向,甚至在上班的時候,也要求男友隨時滿足她的各種突如其來的小要求。如果男友略有遲疑,小麗就開始又哭又鬧。
“從現在開始,你只許對我一個人好;要寵我,不能騙我;答應我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要做到; 對我講的每一句話都要是真心。不許騙我、罵我,要關心我;別人欺負我時,你要在第一時間出來幫我;我開心時,你要陪我開心;我不開心時,你要哄我開心;永遠都要覺得我是最漂亮的;夢里你也要見到我;在你心里只有我……”這段《河東獅吼》的經典臺詞,是小麗應對男友的最佳理由。
最終,不堪重負的男友提出了分手。
小麗傻眼了:為什么?我做的所有一切都是因為我愛你,害怕失去你呀。
男友說:我知道。但是你的愛太密實,讓我透不過氣來。我的心里,不是只有愛人的位置,也有親人的位置,也有朋友的位置。我保證你的位置最重要,但我也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我更希望你也有自己的生活,不要企圖讓自己成為別人的全世界,我也不希望自己成為你的全世界。分手,你會看到更多的可能。
5歲的小婷,特別愛自己的媽媽。在媽媽眼里,她是個乖巧懂事又體貼的孩子,只有一點不好:她太愛媽媽,只想和媽媽在一起。
上幼兒園,她會大哭。老師來安慰她,她會扭頭不聽不看,再勸慰她,就變得兇巴巴。
做什么事,都要媽媽陪著。如果媽媽單獨和爸爸行動,那簡直是天都要塌下來的恐怖的事情。
媽媽非常困惑:這個孩子,為什么會這么黏人?
親密關系,只有親密是不夠的。
它需要在親密的底色上,找到接受(接受彼此的短處和缺點,重視和欣賞彼此的長處和優點),找到理解,找到尊重(不是因為你優秀才尊重你,而是因為我尊重自己“這個人”,所以我很自然地尊重你“這個人”),找到共情(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體驗著你的體驗,不做判斷和評價),找到界限(把自己當自己,把別人當別人)。
而檢驗這段親密關系質量的指標,就看雙方是否在這段關系中獲得了進益。
是否對自我有了更深的理解?
是否增進了自尊、自信和獨立自主的精神?
是否發揮了更大的潛力?
是否給予對方有效的支持?
是否經由這段人際關系的建立發展,從而改善了其他的人際關系?
請誠實地回答。2019,會有一個全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