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圣人王陽明,早年空提靜坐悟思,及不了道。龍場悟道后,方言及,“人須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真真地臨事不慌,不動如山。
人磨事,事磨人。不當和尚坐空禪,無牽無掛,無望無欲。這入世君子,做人行事,絞盡腦汁,費盡心思。又破山中賊,又破心中賊。無友輔仁,君子實難抵擋這陰陽二賊。
君之友首香煙。這香煙于君子,也有陰陽二用。這香是用來上敬各路大神,下敬眾位小仙。這煙是自壯精神,勾引文才謀思。偉君揮斥方遒的時候,指挾香煙;英酋老丘,苦熬空襲時候,心中流血滴淚,嘴上仍叼著煙斗。沒有這煙霧繚繞,他們怎能稱寡出頭。
俗話說,不受煙火不成神,不受折磨不成人。
君子立世,怎能不受折磨?就如荒茶一般,一片嫩芽從嘉木臍斷,先攤放匾圓,散去幼稚青草氣,再于殺青時,受盡諸般痛苦折磨,略回潮,又輝鍋承受諸般壓力......最后才成一粒智慧真茶,顯于世,輔仁友君。
有人無緣荒茶,亦有人絕煙友而出丑語,痛陣煙害煙過,竟真真地自絕于良友。但,更多的還是智慧之士,懸崖停馬,吃草回頭。
美洲文豪馬克吐溫曾感慨,“戒煙于吾,實屬易事,吾這一生,已戒過幾百次了。”
國學大師林語堂,更在《淡巴菰和香》里深情寫道,“從一個吸煙者戒煙的短期中所經驗的忽忽若有所失的感覺,最足以顯出吸煙的藝術和實際的價值。每個吸煙者一生之中,免不了在欠少思量的時候忽有想和尼古丁女士脫離關系的嘗試。但經過一番和縹緲的良心責備爭斗之后,他必又重新恢復他的理智。”
“我有一次,也很欠思量地戒煙三個星期。但后來終究為良心所驅使而重新登上正當的途徑。從此我就立誓不再起叛逆之心,立誓在她的神座前做一個終身的敬信崇拜者,直到我年老無能,或許落入一個屬于節制會的太太手中,而失去了自主的權力時為止。因為到了這種老年無能時期,一個人對于自己的一切行動當然無須再負責任了。但只要我的自主力和道德觀念一日存在,則我必一日不做背叛的嘗試。這個有功效的新發明所供給的精神上的動力和道德上的安寧觀念是怎樣的偉大,我們如若拒絕它,則豈不是不可赦的不道德行為嗎?”
“在我這次做懦夫的三個星期中,我竟會故意拒絕一件我所明知具有巨大的提升靈魂力量的東西。其經過實在極為可恥的。現在我已恢復了理智。在清明中回想這件事時,我正不解當時這種道德的不負責任行為何以竟會維持到這般的久。”
還有更多,也無須更多。
君子成神,或需矛盾爭議之香煙。但君子為君子,對荒茶何不明媒?
遲則誤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