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
武松殺了兩個道士(其中一個是道童)后,繼續趕路,前往青州二龍山投靠魯智深。曾經威風凜凜的武松,為了幫哥哥伸冤復仇,背負太多的命案,已無路可走,只能去做山賊土匪了。
走進一家酒店,店主告之肉已經賣完了,武松很生氣。為了出一口惡氣,對店家老板大打出手。施大爺用了一個很霸氣的動作形容武松的動作:武行者聽了,跳起身來,叉開五指,望店主人臉上只一掌,把那店主人打個踉蹌,直撞過那邊去。
說來好笑,我暗自模仿了一下“叉開五指”是個什么樣的神仙動作,之前的王婆也曾慣用這一招。結果我模仿得不夠有范,力氣也使不上勁。莫非那是氣憤至極的下意識動作?不敢想象,能徒手打死老虎的武松,這一巴掌下去,店主要承受的后果有多慘,沒個十天半月怕是恢復不了吧。店老板也是一臉懵,打開門做生意,竟然遇到這個硬茬,就因為沒肉賣了,還得賠上一頓毒打。
武松還與來店里吃飯的三四個客人單挑,跟孔家莊二少爺孔亮掐架,把對方的酒肉飯菜一并搶來吃下肚。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在這個章節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武松憑一身的本事,盡吃霸王餐了。
武松的形象變得越來越暴戾,到了不可控的地步。施老爺子到底還是喜歡武松這個人物形象的,雖然出現了種種謎之操作。施老爺子也看出了武松身上的問題越來越明顯,不能再讓武松這么瞎胡鬧下去,英雄人設眼看就要毀滅了。得想辦法出來“修理”一下武松方行,令偏離了軌道的武松盡快回歸正道。
于是,施老爺子適時地安排了一只大黃狗,與武松對峙。
離那酒店走不得四五里路,旁邊土墻里走出一只黃狗,看著武松叫。武行者看時,一只大黃狗趕著吠。武行者大醉,正要尋事,恨那只狗趕著他只管吠,便將左手鞘里掣出一口戒刀來,大踏步趕。那只黃狗繞著溪岸叫,武行者一刀砍將去,卻砍個空,使得力猛,頭重腳輕,翻筋斗倒撞下溪里去,卻起不來。
這只大黃狗特別看不慣武松,見了他就狂吠不止,施老爺子這么寫,必有淵源。這樣的場景,說明了什么呢?先來看看古典名著中另一個類似的事例。《儒林外史》中的周進,他被薛家集聘為私塾老師,去薛家集的觀音庵赴宴時,也曾遭遇狗的一陣狂吠。作者運用了諷刺手法,把這個科舉考試中連年落第的老童生不動聲色地諷刺了一把。他的出場很草率,穿著破爛不堪,形象也很糟糕,簡直是科場乞丐,有失師道威嚴。文中如是寫道:
那梅玖戴著新方巾老早到了,直到巳牌時候周先生才來。聽得門外狗叫,申祥甫走出去迎了進來。眾人看周進時,頭戴一頂舊氈帽,身穿元色綢舊直裰,那右邊袖子同后邊坐處都破了,腳下一雙舊大紅綢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