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家人并不是“物理”的陪伴,而是心理的陪伴
最近一次回家是因為奶奶的生病。在電話或者視頻里,我始終無法體會到奶奶到底怎么了,所以決定買機票回家自己看看。
剛見到奶奶,我發現她的確面容有些憔悴。眼睛稍微有點浮腫,嘴唇干干的,眼神也有些疲憊,甚至剛做的事情,下一秒就忘記了。在我印象里,奶奶從來都不是這樣的。
記憶里她渾身充滿活力,我呆呆的看電視的時候,奶奶一邊做飯,一邊給我準備各種零嘴,還要出去和老閨蜜約會。出門之前總要說一句“大孫兒,奶出去走一圈就回來啊?!?/p>
她好像來自勤勞的“小人兒國”,個子小小的,卻充滿了精力。但看到這樣的奶奶,我有點不敢相信,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天讓奶奶變成了這樣。
看了奶奶吃的藥——抗抑郁藥,并且分析她的狀態,我想健康的奶奶突然變成這樣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與奶奶進行了一次小的心靈開導。雖然我不是專業的心理醫生,但是我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會有原因的,如果我能找到哪里出了問題,那么肯定會有解決方法。
開導開始…
我問奶奶,最最開始的導致你睡不著是什么事情?在什么時候?
奶奶回想了一下。說是這件事,讓我擔憂了一年多…
奶奶以為自己得了癌癥,并且礙于不好意思去醫院檢查,就一直自己在擔心。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年多,終于鼓起勇氣去醫院。從1樓檢查到5樓發現沒有根本沒有自己擔心的事情,只是稍微有點炎癥。
剎那間,心里的石頭終于放下。
但是隨之而來的第二件事情,讓這個”勤勞的小人國“的奶奶的病爆發了。
這里要說奶奶和爺爺的關系。老兩口80歲了,爺爺奶奶喜歡小拌嘴,尤其爺爺有點小毒舌,但是60多年的婚姻讓他們已經適應這種生活方式,并且互相依存,互相共生,年齡越大,越害怕失去對方。
我引導奶奶繼續說下去...原來有段時間爺爺有些消瘦,奶奶特別擔心爺爺得了什么病,于是每天晚上心事重重,按奶奶的話說,爺爺的晚上每一次呼吸她都在關注著。
我們說的時候都笑了起來,怪不得奶奶每天晚上都不睡覺,吃了安眠藥都睡不著。。
這樣大概持續了兩年的焦慮和抑郁,讓奶奶的身體有些扛不住。高血壓達到了200,心臟也狀態不好。甚至很多天沒辦法起床。
聊著聊著我發現奶奶的心底積壓了好多事情,這一件件事沖擊著她的每一根神經,于是我努力開導她。
但是開導家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年齡巨大的差異讓很多觀點都起沖突。于是我一件件事來梳理,耐心的把道理講清楚,盡我所能解決奶奶的心病。大概聊了一個上午,越聊奶奶越敞開心扉,逐漸說了很多心事給我。
在這之前,奶奶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好好睡過一覺。但這天中午,我午睡的時候,被一陣鼾聲吵醒,原來奶奶也在一旁睡著了。
醒來之后奶奶特別開心,眼睛也變的有神多了。抱著我說,“大孫兒怎么這么神奇,趟在大孫身邊就能睡著?!?/p>
有時候家人只是缺少一個可以傾訴的人,可以理解他/她,給他/她講清楚道理的人。并且這事不用推脫,我覺得這就是我的責任。我有義務解決奶奶的心病,給她梳理心事講道理。
與家人的相處并不是簡單的物理上的陪伴,更多的是心理的陪伴,心理的依靠。
我希望奶奶可以恢復成過去的樣子,盡管對一個80歲的老人來說,這恢復的這時間有點長,但是我相信很多事情還是有辦法解決的。
每年與家人進行幾次“面對面”的深談
也是這次回東北老家,和媽媽進行了一次深度溝通,我們都為這樣的聊天感到高興,已經有很久沒有這樣聊過了,這個時刻對于我們兩個人來說,真是無比珍貴。
并且無論平時打多少次電話,多久的電話,效果遠不如深談一次。
你會發現,原來你是這么不了解自己的父母,他們的生活你仿佛根本沒有參與。
和媽媽聊天的時候,我對她的印象好像還停留在幾年前。完全沒有更新。
媽媽說她很久很久沒有打過牌了,現在每天很忙,每天都在忙她的乒乓球事業。甚至想開一個乒乓球學校。媽媽打開她打乒乓球的視頻,打球動作特別流利快速,眼神無比堅定。
乒乓球是媽媽一直的愛好,從我記事的時候起,家里很多東西就是媽媽打球贏的獎品。但我幾乎從來看過她打球,也從來沒有向她學過打球。所以看到視頻,像個專業運動員一樣,有力快速的打球,還有我從未見過媽媽那么堅毅的眼神,讓我驚呆了。
我一方面吃驚著媽媽竟然在業余時間這么認真的在”玩“乒乓球,還帶了學生。另一方面吃驚著,我竟然這么不了解她的生活,以為她每天只是在上班而已,竟然這么久沒有和她談心,竟然錯過了這么多。想到這里,我的鼻子就酸酸的,想彌補那些我錯過的時光,那些我不理解她、只想逃開的日子,真的錯過了太多。
我們還聊了之前從未談過的話題——性。中國的家庭仿佛都是“談性色變”,之前一味認為媽媽特別嚴厲,也從未鼓起勇氣和她聊這個話題。
這天我和媽媽躺在床上,像兩個閨蜜一樣小聲聊著,所有的心結都逐漸打開,還不時的哈哈大笑。深談讓我們對彼此越來越了解,中間很多誤會都漸漸解開。
不知道是因為我23歲了可以開始理解父母了,還是因為溝通讓我們說了很多心里話變的彼此了解??傊?,這天的情景我可能永遠也忘不了,我有些“冰冷”的心臟也逐漸向媽媽敞開,對媽媽的愛也在升溫。甚至在寫文章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真的好想她,想和她出去旅游,陪她逛街,讓她多參與我的生活。
愿我一直在成長,卻永遠不要長大。
曾經我最大的希望是逃離父母的視線范圍之外,最好再也不用父母“管”著。但我現在卻只想彌補自己叛逆的時光,讓他們開心。
到了23歲,我才真正想明白該如何與家人相處,可能到了33、43、53.....想法又會更新,但是回頭看看曾經的自己,會心一笑,原來你曾經這么蠢。
這是一個23歲青春美少女的心境,希望對同處于“青春期”的你們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