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智聯招聘發布一份《2017年夏季中國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報告中說到,根據智聯招聘2017年夏季在線的數據顯示,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為7376元,降幅為3.8%。
這個數據出來以后,引起了我的注意。首先3.8%這個降幅有點大,而且還是季度數據。再者,這個數據代表拐點出現,從2016年以來的平均薪酬來看,全國平均薪酬水平在2017年第二季度從漲轉為跌,之前一直上漲的趨勢不再。
同時,報告還指出:
微型企業本季度薪酬下降31%。主要是由于全民創業熱情漸退,同時,資本荒導致投資人的投資行為更加理性,創業公司“燒錢”高薪攬人的現象有所收斂,小微企業薪酬的泡沫部分逐漸消散。
我們知道微型企業是中國最具潛力的企業,吸收的城市就業力量最多,和城市工薪階層關系最密切。
那怎么理解小微企業薪酬泡沫部分逐漸消散呢?說白了就是現在萬眾創業不好搞了,小微企業拿不出那么多錢發工資了。
這幾年,房地產維持著經濟的表面繁榮,O2O創業和共享經濟搞得風生水起,許多小公司像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但經過幾輪折騰以后才發現,表面上看中國城市居民的家庭資產總量在上升,但是消費能力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強,創業公司原來看好的消費市場沒有出現。
因此,這波創業大潮中的小公司,很多又倒閉了或者微利生存。小微企業是經濟的神經末梢,對經濟冷暖感知最明顯。這說明中國實體經濟其實還是很困難,賺錢沒那么容易了。
工資收入在下降,消費能力也逐漸萎靡。
在北京、上海等這些房價高高在上的大都市,消費下降的趨勢可能已經顯現。2016年,這兩座城市的房價同比上揚20%以上之際,零售銷售總額的增速卻降至多年來的低點。
以北京為例,2016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005.1億元,增長6.5%。但增速由2012年的12.5%,逐年降低至6.5%。
這個下降趨勢其實用常識也能判斷出來。2012年以來,中國房價逐年上漲,2016年更是翻一倍。房地產價格的上升提高了整個經濟的運行成本。一方面,企業盈利被壓縮,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降低。另一方面,房貸和房租的上漲也壓縮了城市居民的消費能力。
更不樂觀的是,真實居民儲蓄明升暗降。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5月,央行公布的境內居民住戶存款總額為62.6萬億。雖然居民住戶存款月月攀升,但更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境內居民人民幣貸款已經從2010年的8.8萬億飆升到現在的36.4萬億元。把境內居民的人民幣存款減去住戶的貸款后發現,中國人手里已經沒有大量存款了,全國居民凈存款僅剩26萬億!
這里我們要澄清一個認識誤區:儲蓄率高并不等于居民儲蓄多。
國民儲蓄分三個部分:居民儲蓄、企業儲蓄、政府儲蓄。實際上,近十幾年來,中國國民的高儲蓄率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源自普通人的錢袋,而是源自政府和企業的儲蓄。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表示,一般國家都以居民儲蓄為首,然后是企業儲蓄、政府儲蓄,而中國的儲蓄結構卻剛好相反。
其實這和我們的切身感受一樣。現在大家都感覺借錢不好借,身邊的朋友要么在供房貸,要么搞投資理財,手上能周轉的存款真不多。
西南財經大學和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曾對8000多戶中國家庭進行調查,并發布《2015中國家庭金融報告》。報告指出:
從儲蓄的分布來看,家庭儲蓄分布極為不均。55%的家庭沒有或幾乎沒有儲蓄,而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儲蓄率為60.6%,儲蓄金額占當年總儲蓄的74.9%。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儲蓄率為69.02%,儲蓄金額占當年總儲蓄的61.6%。
此外,不同家庭之間收入和消費的差距非常明顯,樣本前1%的高凈值家庭人均收入75.6萬元,儲蓄率高達67.5%。而普通家庭人均收入6.2萬元,總消費4.6萬元,儲蓄率25.8%。可見普通家庭真正擁有的錢并不多。
也就是說,中國家庭儲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說白了就是,城里有好幾套房子的家庭,資產大幅上升,有了很多存款。而剛需家庭,因為要供房子,要維持家庭教育醫療支出,儲蓄非常少。
從國到家,都在為房地產而糾結。富人因為房子飛黃騰達,而窮人因為房子殘喘于世。不管富人還是窮人,都把他的財富和房子緊緊綁在了一起。
一方面是,中國家庭總資產中房產占比超過六成。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數據顯示:
中國家庭總資產中,房產占比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別為62.3%和65.3%。由于2016年房產投資更熱,中國家庭房產占比進一步升至70%。相比較而言,美國家庭配置在房產上的比重低得多,2013年為36%,大約只有中國家庭房產占比的一半。
另一方面,中國家庭債務增長很快,房貸占了大頭。
上財高等研究院數據顯示,2013年初,家庭債務占GDP的比重僅為 30.7%,短短四年時間,這一指標就上升了近 14個百分點,已經超過美國金融危機前的家庭債務累積速度。
中國居民房貸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不斷上升。
包含公積金貸款的房貸余額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已經在2016 年底達到了68.3%,最早在2020年, 房貸余額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將達到美國金融危機前的峰值。
我在文章《負債100萬就翻身變中產?這種想法其實很危險!》中說過,現在許多白領債務杠桿很高,不斷膨脹的家庭債務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沉重負擔。而且這些家庭的資產主要集中在房產上,一旦房地產價格下行,許多家庭可能因此而破產。
但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船遲又遇打頭風”,“薪酬水平下降、居民儲蓄縮水、家庭債務上升、房貸利率提高”這四大不利信號同時出現,許多家庭真的要考慮未來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了。
債務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讓你“仗劍走天下”風光無比,但也可以變成刺破財富泡沫的“達摩克利斯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