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歲月彌增。容顏隨自然趨勢逐日地發(fā)生改變,如放射性元素的衰減,不可逆地,每天不易察覺地,但積累到一定時間即有驚人效果的雷人變化。每想到這,70年代的“簡愛”總有些內(nèi)心不安,但這種不安己逐年衰退,日趨平和。 ? ? ? ? ? ? ? ? ? ?
? ? 在農(nóng)歷生日的頭一天上午,接觸到幾位“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主人公。欣慰地感嘆并贊嘆某主任今年50本書的閱讀目標,某政委每天堅持寫作每年一本書的生活習慣……其中,某先生最為典型。愛好廣泛,猶喜文化。國學、古玩、閱讀,寫作。特別在寫作上,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平臺與工具,之前在微信平臺上分享發(fā)布過幾篇自寫文章,之后因身份之故怕有不良影響,未再廣為分享,而是私密的與“簡書”結緣,在小圈內(nèi)分享,不間斷地寫了很多。居然還有自己做微信公眾號的目標………
? ? 從他們身上,軍人的形象更顯豐富飽滿。不僅僅是單一的各類訓練,而是智慧引領,深知使命踐行擔當?shù)木C合體。對于一直愛說“神仙打仗凡人糟秧”的和平主義者而言,這種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現(xiàn)代軍人的形象,增加了“簡愛”的安全踏實感。
? ? ?因以上之緣,“簡愛”終于初識“簡書”。不善寫作的她,只是出于拜讀分享之故才在手機頁面上增加了“簡書”圖樣。沒曾想未曾隔24小時,即產(chǎn)生了書寫之沖動。這種沖動,并非緣于半夜醒來睡不著的清醒,而是緣于夜半清醒后的清醒認識:生命之樹又多了一圈年輪。
? ? 回想過往,感悟出一條數(shù)學理論:年齡與心智成反比。本應青春不知愁滋味的當年,其實愁的東西不少,可大把浪費的時間也不少。但彼時真正愛好的東西卻不多。日子就那樣隨心所欲地流逝到了現(xiàn)在。
? 現(xiàn)在的日子,每天都充實飽滿。口號是“努力工作快樂生活”,踐行著這一目標。清楚自己的需要與喜愛,珍惜擁有,學會斷舍離,每日閱讀聽書學英語,煩惱反而少了許多。
? ?未來的日子,充滿著若干無限可能性。舞蹈瑜伽游??之康體運動不會放棄;等孩子大學去了,加入志同道合的團隊,周末去登山攝影;等到退職退休了,時間自由了,則有個“四季”計劃:春季在川西壩子油菜花的主色調(diào)中,隨花期追逐櫻花、梨花、李花、桃花。北川藥王谷的辛夷花樹下,回想當年正為山谷被霧氣遮擋不見真面目而失望之際,霧氣瞬間飄散,顯現(xiàn)山景花景,猶如驚見金庸筆下修煉絕世武功之地的狂喜。金川梨花一直沒去,林芝的桃花應該是最仙的。夏季,回到老家,吸氧洗肺,吃紅豆腐,喝紅白茶,伺候陪伴老母親老父親,做做家務,陪老媽打打小麻將,需要的話,作為志愿者去跳“太陽祭祀”。秋季,依據(jù)果期到處去采果子吃。冬季,可以去雪山賞雪,也可以去西昌云南海南甚至東南亞曬太陽。
? ? ?想著都美。但彼時頭腦一定勿癡呆。視力一定要好。每天一定要看看書。掙脫空間與時間的束縛,隨著一頁頁頁的翻面,打開一扇扇人生窗戶,看見奇異美麗的風景,為之喜,亦為之悲。 ?
? ? ? 彼時的女兒,不知她在哪里?或許遠在他鄉(xiāng)或許就在故土。之前與她“現(xiàn)在媽媽帶你看世界,長大了你帶媽媽去看世界”的約定能兌現(xiàn)即好,勿須長久陪伴。只愿她能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收獲自己的幸福即好。
? ? 萬一老年癡呆了怎么辦呢?想起曾經(jīng)看過的國外電影,養(yǎng)老院里,一個老先生給一個老夫人講故事,一對年輕人的愛情故事。聽完后,老夫人意識終于清醒了,原來愛情故事主人公就是老先生與她。她們當年相愛,之后幸福地結合,生育兒女…兩位老夫妻深情相擁。但幾分鐘后,老夫人意識又再次混沌不清,不認識老先生了。老先生又繼續(xù)為她講那對年輕人的愛情故事。
? ? ? 如此這般,“簡愛”的生日不應是擔心年老的畏懼與失落,而是對當下每天美好珍惜時光的把握,是靜等未來美好的期盼。
? ? 希望“簡愛”與“簡書”并非生日凌晨突然的沖動之情(哈哈半夜睡不著寫的),而是從此之后的相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