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專欄第十七周問答讀后反思
一、筆記
(一)潘力新: 之前做過24項性格優勢測評,但發現測不準。這種情況怎么辦?另外,我發現的優勢,真的是優勢嗎?
古典答:
我知道,除了上面這個用戶提出的問題,你可能還有類似的問題:
我的自我感覺正確嗎?尤其是天賦、優勢這么虛的東西?
除了已經發現的這些,我還有沒有更多的天賦或者優勢?
別人認為的我的優勢,和自我認知的差別很多,到底誰才是對的?
我介紹一個“才干地圖”的模型,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把自己的優勢按照“為人所知-不為人知”“自知-不自知”這四個要素做個象限排布,會出現下面的圖像。
1、自知-為人所知:開放區
這些才華你大家都知道,應該玩命用,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2、自知-不為人知:隱藏區
這意味著你有一些才華沒有得到施展,需要花更多時間去施展。
只要是自知的部分,都可以通過SIGN、自我觀察和回顧的方式獨立獲得。測評也是一個系統的梳理方式。
3、不自知-為人所知:盲區
盲區就是那些別人覺得“你好厲害啊,怎么做到的”,你說“是嗎?”的領域。你也許太“自然而然”,導致沒有感覺,但別人看得很清楚!
獲取他人的反饋是探索這個領域最好的方式。
4、不自知-不為人知:潛力區
這部分誰也不知道,測評也無法測出來,只能靠你持續地探索未知事物,并且對自己的狀態保持開放,保持覺察。
總結一下
如何讓自我認知更加全面?
多渠道自我了解能打開整個才干地圖。
測評能覆蓋“開放區“和“隱藏區”。他人反饋能覆蓋“盲區“。不斷的嘗試和探索,能開發“潛力區”。
如何讓自我認知更準確?
多渠道的方式互相印證。
每隔一段時間重新測試,重復、穩定出現的是自己的核心才干。
(二)可愛女人最近:優勢和工作無關,導致我沒法發揮自己的天賦,怎么辦?
古典答:
如果你仔細看各個測評對于優勢才干的描述,你會發現他們大多是關于“才干”的描述,而非具體的工作事項。
也就是說,這種“自然而然的思維、行動和感受的模式”之所以神奇,是因為他的應用范圍很廣—— 你的才干可以遷移和組合,應用在大部分工作中。
優勢更多是一種“副詞”而不是“名詞”,是做事情的方式,而不是某個事情本身。 你也許因為有了“學習”的優勢,而獲得了“英語好”的優勢。
舉一個最極端的例子——一個專欄作者的優勢,能用在滑雪中嗎?
前幾天我人生第一次嘗試了單板滑雪。摔打一天下來,教練說進度還不錯。
前面說過,我的優勢是“理念、策略、創意表達”還有“學習”,怎么把這些優勢應用到其中呢?
提前一天搜索了一些視頻教學;雪板這個領域相對新,國外的教學視頻非常豐富;(英語)
提前請教去過的朋友,列出來5個難點,在看資料之前過過腦子。以前玩過雙板,思考單板雙板之間的區別和相同,看能否有遷移;(理念)
持續地覺察自己的狀態,不盲目上高坡,做難動作,盡量保留在心流狀態;(策略)
每次都和同去的朋友講述、交流自己的心得——也許誤人子弟,但是……至少自己學的很快;(表達)
在雪場認識幾個玩單板的朋友,以后可以約著一起玩兒、請教;(建立關系)
如果再進一步,我能否把滑雪的經歷經驗寫成文字,在圈子內發表,讓自己獲得更多專業圈子的朋友或者更多滑雪的機會?(文字、影響力)
當然了,這么做就沒意思了,本來就是個興趣。
不過,優勢和工作的確有相關性大小之分。 最好的情況是——你工作中有70-80%的時間在使用你的優勢,這是你這個階段最好的選擇,盯緊這些優勢。
大部分人使用優勢的時間比例在30-50%,但是已經足夠你在職業中變得優秀。你要做的是盡可能多地結合當前工作、創造條件打磨你這個天賦和優勢的領域、環節,為進入更加適合的領域做好準備。
最糟糕的情況是——你的優勢和整個職業完全相悖——你的職業需要你嚴謹、偏偏你天生腦洞多;你的職業需要你感性,你卻最喜歡嚴謹清晰。這個時候你應該考慮轉換一個職位。
在做任何一件事中,其實有不同的導向。有按照最好的流程做好的“流程流”,有人為了達到目標可以不擇手段的“目標流”,我提倡關注目標背后的結果(結果心態,可參考文章9-2),以及主動使用自己優勢的 “優勢流” 。
始于優勢,終于結果。
(三)張建文: 我的一大優勢是“成就”,Gallup報告解讀為——精力充沛,做事情鍥而不舍,一整天忙忙碌碌。但我現在的問題是也沒做成什么特別令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那么即使—— 我覺得是優勢,跟其他人相比也是劣勢,怎么辦?
古典答:
我們先回顧下優勢的定義:“持續地近乎完美的表現,持續地產生積極成果的能力” ,所以優勢的三個要素:近乎完美的表現、持續的能力、積極的成果。 優勢并不許諾你——要比別人強。
這里需要區分兩個概念—— “優勢” 和 “競爭優勢” 。優勢的定義如上,競爭優勢則是:“在一個競爭中,相對于其他選手的明顯優勢”。
優勢=才干X投入 ,所以即使在你最優勢的領域,都一定有人比你投入更多,起步更早,所以有人比你強,是天經地義的事。
那為什么還要關注自己的優勢呢?
因為“不看速度,看加速度” 。短期之內雖然沒法趕超,但是如果是自己才干和優勢領域,你的加速度會越來越快,有機會在中長跑中超越僅僅靠努力的人。
另一種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是——也許 你沒進入專業圈子 。
很多人覺得自己有音樂、文學、美術、PPT的天賦,也許只是因為你的圈子太業余——你沒見過真正的頂級專業選手,在一群圈外人那里,你只需要投入一點,就已經有了優勢,你進專業圈子試試?
再強調一次—— 年輕的時候,開眼界,看好東西,見識頂級的人太重要了。 在今天這個時代,專業圈子很好找,網絡上有大量的資源,各種社交媒體也有很多高手的留言,微信圈也有很多高質量圈子,都可以去看看。
真正的天賦和優勢,需要被真正的檢驗。在這之前,優勢更多只是表現為熱情,你一定要走過:接觸天賦-識別天賦-投資天賦—獲得認同這四個階段。可以加速,不能跨越。
二、精進
踐行內容:在朋友圈收集朋友對你的正面評價。
你需要把下面這段內容分享到朋友圈:
#求求你,夸我吧# 我正在“得到”App的《超級個體》專欄學習,需要最親愛的你幫我完成一個自我探索的小練習——請在這條朋友圈下面寫出3個對我正面評價的關鍵詞。謝謝!
觀察一下出現次數最多的三個詞,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有沒有哪個是你特別意外的?
這個練習之前在六堂網課的時候有做過,我得到的反饋比我預想的多,基本上符合自己預期的上進、負責、真誠。意外的是還有堅持這樣的品質是我自己沒有預料到的。
三、聯想
發現優勢是“做對的事”,刻意訓練是“把事情做對”,方向第一方法第二。最近也在學習瑪雅歷法,無論什么方式,其實都是一種工具,每一種工具都需要回到人本身,回到時間當下,不是硬要讓自己套進某個優勢模子,而是要通過這些參考看到自己的可能,看到可以運用的方面,加以實踐,可以讓自己更好地發揮出自己價值。在看電視劇《未來閃影》的時候,人們短暫地瞥見了自己半年后某天的一個片段,一個男子在片段里看到自己在和意中人吃晚餐,他當時還單身,并患有癌癥準備自殺,看到片段之后開始去尋找片段中看到的那個意中人——一個日本女孩,他去日本沒找到她,但是在他回程的飛機上遇到了她,后來他們真的在一起了。有時優勢也許是一種心理暗示,就是我們想要的愿望一樣,你覺得是真的,就有可能成真。
四、行動
1、多嘗試沒有做過的事情,也許會發現新優勢。
2、把優勢當長跑,持久多方面應用,不要期求馬上見效。
3、有意識留意別人覺得我很厲害但不自知的方面。
4、相信就有力量,相信自己的結果,并在實踐中體現它的結果。
五、思考
1、獲得認可有哪些方式?有哪些途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