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刁民想害朕

還不快點招.jpg

37歲的留美女博士好幾次精神異常,

總以為有人要害死她,

差點就是一輩子被關進精神病院的悲慘結局,

經過診斷發現她是個對麩質不吸收的乳糜瀉病人…

經過無麩質飲食和相關治療后,她竟然恢復如常了。

咦,從未聽過啊,乳糜瀉是哪路神仙,如此厲害?
看到此提問,你會不會想說:咦,好像從未聽過啊,乳糜瀉是哪路神仙,如此厲害?

據百科資料說:麥膠性腸病又稱乳糜瀉、非熱帶性脂肪瀉,在北美、北歐、澳大利亞發病率較高,國內很少見。本病患者對含麥膠(gluten俗稱面筋)的麥粉食物異常敏感,大麥、小麥、黑麥、燕麥中的麥膠可被乙醇分解為麥膠蛋白(即麥素gliadin),其可能為本病的致病因素。(gluten的含義是由glue(膠水)而來)正常人小腸黏膜細胞內有多肽分解酶,可將其分解為更小分子的無毒物質,但在活動性乳糜瀉病人,腸黏膜細胞酶活性不足,不能將其分解而致病。



我的天,那就是說饅頭、面包、面條、烤面筋和我最愛的蛋糕都是含有麩質的食物!
出于好奇,我又關注了關于麩質的其他文章,看完以后感覺自己的心被戳中!
我想起自己一上課就睡覺的神奇體質…
想起自己那一段時間到了東北以后經常吃大米就很少腹脹的事實…
你是不是常常吃面食? 是不是常常肚子脹氣? 是不是常常一上課、上班就愛犯困,晚上睡再好也那樣? 是不是常常那個什么很黏膩,水都沖不掉?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中醫說的脾虛痰濕的人。
難道我是個對麩質不耐受的人?
還是說,中西醫說法不一樣,其實是一個病?
我立刻搜了搜中國知網上相關的文獻,醫學界對乳糜瀉和麩質不耐受的認知竟然還是冰山一角,很多專業醫療人士認為這是罕見病......


冰山現象:浮出水面被診斷的乳糜瀉病人不超過10%,水下更多的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麩質不耐受。
所以,我們腹脹、消化不良、疲憊、貧血、焦慮、抑郁.....

卻根本不知道是因為什么?
事實上,在中國這并不是罕見病,來自國際學術期刊的信息如下:



二、被診斷出來的乳糜瀉有以下表現

(部分乳糜瀉病人首先出現了大腦的病變:精神分裂癥、麩質共濟失調、麩質神經病。那位可憐的女博士顯然就是出現這特殊的癥狀了。)
三、剩下的那么多麩質不耐者又是什么表現?



非乳糜瀉性的麩質不耐受更容易患上以下這些疾病:腸易激綜合征(腹瀉腹痛)、潰瘍性結腸炎(便血)、克羅恩病、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腫痛)、濕疹、慢性蕁麻疹、慢性鼻炎、哮喘.....
看到這里有沒有感覺癥狀有點眼熟?

看到頭條號有位原創作者健康科普小郎中,他認為脾虛分為三個階段。
A類:輕度脾虛:1、’清晨起床感覺胸悶氣短、頭暈腦脹。2、雖然不熬夜,睡眠質量也挺好,但是卻常有黑眼圈,眼袋也越來越越大。3、四肢無力、倦怠,不愛說話,神疲乏力。4、早上排出的宿便形狀軟爛、黏膩。5、容易感冒。6、臉色發黃。7、失眠。8、發胖(虛胖)。
B類:中度脾虛。:1、飲食稍有不慎就容易嘔吐。2、舌頭邊緣常有牙齒壓出的齒痕。3、月經量過多。4、便血。5、冬天怕冷夏天怕熱。6、咳嗽、哮喘。7、小腿水腫(包括產后)。
C類:重度脾虛:1、久瀉。2、脫肛。3、患有胃下垂。4、腎虛。5、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中的一種或多種。6、患有慢性腎炎。
難道因為古代人不知道麩質不耐受這種病,所以認為是脾虛?痰濕?
查詢后,也發現中醫藥方面有研究脾虛與乳糜瀉的關系的文章:



歡迎中醫和西醫的大牛們來指正和批評。
ps:據北京協和醫院研究,在中國,造成食物過敏性休克的最常見食物是小麥,占總過敏性休克病例的37%。小麥敏感屬于食物不耐受,在三分之一的腸易激綜合征的病人中存在。小麥過敏屬于IgE介導的過敏,是導致食物過敏性休克的首要病因。

永別了,我親愛的烤面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