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末信仰的人生哲學里,相信“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對于心存深深仰慕的李煜,也是此話。前半生的肆意瀟灑“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將笙簫之音吹斷在水云間、想要“重按霓裳歌遍徹”,對著美貌的小周后“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自然,也很快看來了北宋南下的大軍。稍顯懦弱、猶豫的性格,注定了他亡國之際連自我了斷的勇氣都沒有,于是北上接受了趙匡胤賜予的帶有及其諷刺羞辱意味的“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投降出宮之日,再回首,眼看著三十九年的南唐宮闕;眼看著往日的鳳閣龍樓、玉樹瓊枝在戰火中化作青煙一縷。帝王一旦淪為階下囚,狼狽不堪再不復年少的風姿,最多情的這些年蓄養的歌妓宮娥,還特地排在宮門口,吹奏一曲離歌。
留身卞京的李煜,行動受限,整日里只有靠一壇又一壇的酒解憂忘愁,越喝越醉,越醉越痛,于是便印證了那句“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此后所做之詞,將亡國之痛、思鄉之情一并打入詞作,有了生命的沉重感,“遂變伶工之詞變為士大夫之詞”。詞至此眼界始大,脫離了鶯鶯燕燕的呢喃、奢靡的脂粉氣。
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浪淘沙令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
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
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烏夜啼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剪不斷、理還斷”,繁華如煙、浮生一響,而今聽斷殘漏、歸夢難成。只得嘆一聲,一切“太匆匆”!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發妻亡故、小兒先去、家國破亡、淪為囚徒,加之宋太宗趙光義對小周后的霸占凌辱,李煜投降后的生活,已是人生不能承受之重,性格軟弱的他在忍辱偷生之時,是否也希望自己能于一杯接著一杯的酒中醉死?
終于,公元978年七夕之夜,這一天是李煜的生日,想到以前在金陵時,總是讓宮人用紅白兩色絲綢鋪成月宮天河的形狀,后宮徹夜狂歡。如今身在卞京,也不能太寡淡,于是召集了隨從的宮女,舉辦了一場閉門的patry,其中一個保留曲目就是后世廣為流傳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其實他亦知曉自己的一舉一動、一曲一調都在宋庭的掌握之中,但還是忍不住唱出了對故國的懷念:“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鬧得滿城皆知,李煜你不是“此中樂、不思蜀”的阿斗,這是逼著趙光義對你下手啊。于是,一杯含有“牽機藥”的毒酒很快就送來,李煜終于在痛苦中結束了茍且難堪的半生!而生命的另一半永遠留存在青青史冊,閃耀在萬古詞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煜篇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