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彩的人生,需要精彩的故事
上星期在某大型房地產公司做訪談,一下聊了快二十個中高管,一次性聽了很多的故事:
如何領導一個大型房地產項目,一座商業城從無到有;如何處理危機公關,化危機于無形;如何搞定關鍵人物,環環相扣拿到土地……有的娓娓道來,有的跌宕起伏,有驚心動魄,很多都很精彩。
這些年咨詢工作中,訪談了大量的中高管。
最近讓我很感慨,現在的世界有太多的喧囂,尤其在新媒體的環境下,“大咖”滿天飛,到處在宣傳日入多少,多牛逼。但其實,比起喧囂的自嗨,真正有實力的人在踏實地做事,他們才是社會的脊梁。
人的一生就是一部電影,精彩的人生,需要精彩的故事,而不是吹噓。
美好的一生,應該是——當我們回首的時候,可以和身邊的人淡淡地分享,那些歷經過的大風大浪。
2.故事力是未來越來越重要的軟實力
非常遺憾的是,也有不少人,有酒有故事,卻倒不出來,要讓你擠牙膏一樣去擠。
就好像,有很多很好的食材,他最后水煮鹽炒,給你做了一份黑暗料理。
本來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卻被他講得蒼白和無趣,非常可惜。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可以讓人看到一個更加飽滿的你。會講故事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重要,在很多場合我都需要講故事:
社交:講故事能調和氣氛,讓別人更了解你,更是撩妹大法。
面試:HR會通過你過往的經歷去挖掘你的能力素質。
晉升:是的,晉升發展也需要講故事。不要以為面試進來了就萬事大吉,有不少公司,還會做人才盤點,而挖掘過往經歷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另外,工作總結也都離不開講故事。
寫文章、做演講:都需要講故事。
所以,故事,不僅僅在生活中社交中很重要,其實在職場的面試和升遷發展中,同樣重要。故事力是未來越來越重要的軟實力。
3.故事,更加感染力
有一個關于講故事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反思良久。
兩個月前,被邀請到某高校分享創業經驗。我認真準備了課件,正兒八經給他們上了一場創業課,學生也正襟危坐聽了一堂課。
一同分享的,還有口袋兼職的創始人張議云,一個95后創業者。
他沒有用什么PPT,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發家史。從掛科十幾門到優秀畢業生,從黑國外政府網站到一路互聯網創業。他爆了自己很多黑歷史,分享了很多的趣事,課堂沸騰了起來,把我也逗樂了。
不得不說,他更懂95后,他通過故事更好地感染了他們。
這就是故事力的殺傷力,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都好這口。
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有料、有干貨,但干巴巴的貨,少了些有趣,也會顯得蒼白而無聊。
4.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那么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呢,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掌握一些簡單的講故事技巧。
要講好一個故事,最重要的是好的結構+好的場景。
(一)結構
故事的邏輯清晰、順暢,別人聽起來才容易明白你的意思,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清楚故事的情節。
小時候作文課教的:起因、經過、結果,這就是萬能的通用結構,只是很可惜很多人都忘了,上來還不清楚來龍去脈就講細節,聽得一臉懵逼。
STAR法則是講故事的常用法則。
Situation情景——是在什么情景下發生的,包括時間、背景、難題
Task任務——你的角色和任務是什么
Action行動——你做了什么
Result結果——結果和成績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可以從宏觀到微觀,在開始開始之前加個W(What),先一兩句話說一下你要分享的是什么故事,有個帽子定調,別人更容易明白。
(二)場景:
講故事的人就好像看了一部電影一樣,腦海中存儲了一部電影。你需要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能夠更好的知道電影的故事和精彩畫面。這就需要講故事的時候,傳遞和描繪出場景感,將對方帶入進去。
這可以運用“感性法則”:
故事需要“感性”
(1)畫面感:
簡單來說,就是別人聽完你的故事后,腦海里面有畫面感,能夠產生聯想。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交代清楚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這些基本元素交代清楚了,才更容易有畫面感。就好像我們小時候的童謠一樣:
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
寥寥三句話,畫面感十足。
(2)沖突性:
如果《人民的名義》中,侯亮平輕易破了案,如果《歡樂頌》中小包總輕易追求到了安迪,如果《精絕古城》中胡八一他們輕易到了精絕古城,如果《摔跤吧,爸爸》中姐妹倆輕易拿到了世界冠軍,那故事都不會精彩。
故事的精彩程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故事的沖突和矛盾,然后圍繞解決沖突和矛盾展開。怪獸難打,才能凸顯出英雄本色。就像任何一個廣為流傳的勵志故事一樣,全都是屌絲逆襲的故事,開始家境是如何艱難,最后是如何成果。
所以,前后需要有對比。故事背景需要呈現困境,過程需要突出復雜,結果展現成果。
這個過程可能是來回幾個博弈,跌宕起伏的。
當然,我不是教你編,而是學會套路,選擇性突出——假話不說,真話不全說,重要的話,一定要說。
也許你是有故事的人,也希望你是個會講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