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哥這個號有很多90后讀者。
在買保險這事上,90后普遍比80后更有行動力,學習能力也更強。
今天分享的這個方案,來自一對90后小情侶。他們看完公眾號文章,獨立完成了自己的保險配置。
我覺得方案很棒:保障全面、保費合理,有側重,有預留,而且對產品很了解。
深入溝通后,發現他們的配置思路很有借鑒意義,分享給大家。
1 基本背景
①收入
男生27歲,月收入2.1w,
女生26歲,月收入1.2w,
兩個人加起來稅后年收入35w左右。
(都處于事業上升期,預期收入會持續增長)
②家庭責任及近期計劃
一年內打算結婚,并在深圳買房,房貸預計1.5w/月。
30歲前不準備生孩子,雙方父母10年內不需要贍養。
③健康狀況
女生乳腺增生,男生輕微超重(BMI=28.7)。
整體健康狀況良好,但雙方家庭中各有一位老人患癌,對自己以后患癌的概率有擔憂。
④現有保障
除了社保,兩人都沒有買過保險。
男生有一份教育金,10歲時父母買的,現在每年能領1000塊,忽略不計。
方案點評:90后小情侶的8張保單
總的來說,這是一份【保額合理】,【保障全面】,【支出可控】,而且【短期內不用二次調整】的方案。
年交保費1.5w,月均1300元,占兩人稅后收入5%左右。
雙方各4張保單:涵蓋重疾、定壽、意外、醫療四個維度的保障。
給付型產品:
重疾保額:雙方各50W;
定壽保額:男生100w,女生50w;
意外身故:雙方各50W;
這個搭配,保證任何一方罹患重疾或意外身故,都不會對另一個人造成經濟上的致命打擊。
報銷型產品:
意外醫療:5萬
一般住院醫療:200萬
惡性腫瘤保險金:200萬;
加上公司繳納的深圳社保,基礎醫療保障基本夠用。
3 配置思路解讀
考慮到一年內會組建家庭,有房貸壓力,兩人的訴求是:
①保證基本保額,避免因為任何一方的重疾或缺席,對另一個人造成經濟上的致命打擊。
②控制保費支出,總保費控制在年收入5%以內,為孩子和父母的保險預留額度。
在重疾險選擇上,兩人意見一致:
不考慮定期型重疾險。
男生認為:
70歲之后,罹患重疾的概率變大,是重疾險真正發揮作用的階段,所以趁著自己還年輕,費率不高,直接買到終身。
女生考慮的更多:
婚后只會生一個孩子,不指望孩子養老,兩人老年時期看病的費用需求,也不愿意強加在孩子身上。
因為雙方家庭都有老人患癌的先例,兩人對自己患癌概率都很擔憂,也傾向買多次賠付的產品。
但預算有限,女朋友最大,最后先給女朋友買了多次賠付,男生選擇了一款單次賠付的產品。
因為輕微超重,男生的定壽每年多交230元。
男生BMI>28,,只能選擇健告相對寬松的大麥定壽,好在加費不多。
4 優化建議
他們的方案沒什么大問題,我從家庭和睦和受益人角度提了兩個小建議。
①重疾險用“單次+多次”組合搭配
50W重疾保額,可以拆分成【30w多次】+【20w單次】的組合。
對比之前“女士優先”的方案,保費增加只增加了500元,但兩人分別獲得了【30w多次+20w單次】的保障。
這是一個更為公平的方案,有利于家庭和睦,也給后續加保留了口子。
②婚后變更身故受益人和受益比例。
定期壽險、重疾險的身故受益人,他們都默認勾選了法定。
結婚后,如果一方身故,身故金將由父母和伴侶三人平分。
我建議他們領證后把法定改為指定,在受益比例上向伴侶傾斜。
因為最大的債務壓力——房貸,是由小兩口共同承擔的。相比父母,伴侶更容易因為對方的缺位陷入經濟危機。
5 保哥小結
一個人的保險配置,是保費和保額的拉鋸戰。
一家人的保險配置,是家庭成員之間的取舍。
今天分享的這對小情侶的保險方案,雖然不能直接復制到所有的兩口之家,但很有借鑒意義。
因為他們的方案很有彈性,有向上和向下靈活變通的空間。
向上:增加重疾保額和壽險額度,能調整成一個2w預算的方案。
向下:把多次賠付換成單次賠付,就是一個預算1w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