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爲而無不爲也。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也;
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
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句仁,失仁而句義,失義而句禮。
夫(失)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
居亓實而不居亓華。
故去罷取此。
譯文:
人的品質,是可以他做事情的意圖來衡量的。對此我們可將其分為尚道、尚德、尚仁、尚義、尚禮和不尚禮這幾種層次。
尚道這個概念比較玄,之后會提到,這里就不解釋了。我們說尚德的人,這種人做事情不貪婪,沒得到什么也覺得已經得到了很多。而不尚德的人,做事的目的性就會很強,不得到點什么可能就覺得已經虧了很多。尚德的人,能夠自發的把事情做好,不需要利益驅動,也不會傷害到他人的利益。尚仁的人,內心有所圖,但表面上是不明顯的,因為他們想得到的是一些不具體的精神訴求,比如博愛,變革或受人尊崇,當然最終也是為了成全自己;尚義的人,你能很明顯的看出來他的意圖,比如為了國家,親人或是對自己所在的團體有利的事情;尚禮的人,這種人會遵守基本的禮數,你不回應他也仍然回禮對之,不會把你怎么樣。
除了尚德的人以外,其他幾類其實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驅動的,這樣做無可厚非,但既然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說,奪取別人的利益也是可以的,傷害到別人,也是很有可能的。
道,德,仁,義,禮,這是個循序漸退并難以改變的一個過程,我們也不用強求,活在自己熟悉的層次里,能過上過得去生活就挺好的。不過光這樣還不足以平安喜樂,我們還應該有分辨層次的能力,明了自身是什么樣的人,和別人又是什么樣的人。如果一個人連禮的層次都達不到,連禮數和對人的基本尊重都認識不到的話,那我們就可以認為他是一個貪婪且沒有忠誠和信念的人。人過于貪婪就會不擇手段,我們要盡量遠離這樣的人,別和這種人打交道,不然早晚會被他傷害到的。
還有一種要遠離的人就是不知而言的人,就是那種看問題只看表面就下結論的人,這種人雖然只是自身愚蠢,但你要是盲目的就信了他的話,你也就比他還愚蠢了。更可怕的是只向你傳達表面結論卻另有所圖的人,說的很有道理,很讓人激動,讓你荷爾蒙爆炸,就跟明天就能得道飛升一樣,但實際上他們都是在誤導你,麻痹你的思維,挑撥你的情緒,然后控制你去做他想讓你做的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分清楚洗腦和啟蒙的區別,都是談人生談理想,你得明白對方為什么會對你說這些話,是單純想將他知道的都分享給你,還是另有所圖。
想做大丈夫,就要有能夠判斷事物正確性的思考能力,并賦予自己一種使命感去推動自己將事情做好,做周全,這樣在不傷害和不誤導別人的同時,也有機會去升華自己。
希望大家能夠一起往所謂好的方向去發展吧。
注:上 = 尚;德 = 德、得;爲 = 為、為;乃 = 仍;句 = 后;亓 = 其;罷 = 彼;大丈夫 = 有志氣、有節操、有作為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