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其實有“智者時刻”,一點都不假。
不過智者時刻一般出現在你回答別人問題的時候??
簡單來說,不過分的切合自身的利益,同時又能夠在思考狀態的回答,是你的一個比較好的狀態。
行動力是拯救一切猶豫的源頭。
今天我打開知乎,無意間被邀請到了回答一個問題,叫做“此生不嫁,是否易吃虧”?
問題里作者自己的糾結就已經無窮無盡了,我看了答案也都是零零碎碎的。真的好想回答這個姑娘,首先,你要問出一個好問題。
與其你自己并沒有下定這個決心,(當然也沒有這個必要),為什么要問這樣的問題?你還不如問,此生只想嫁給喜歡的人,請問有沒有什么比較好的途徑和方法??
說出你的目的,然后問出你的問題,才能夠找到合適的答案。
就好像很多電影都是設定了一個背景,因為如果沒有背景和前提的假設,根本是看不下去的,它超出了絕大部分的信任的范圍。只要反問一句:“為什么要這樣?”就能夠跳出絕大部分的劇情。
對于人生和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其實也是一樣的。
對于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很多糾結,與其一直在那里糾結要不要做,合不合適做,不如問出一個好問題:“我很想做好這件事,如何才能做好它?”
相信你的大腦會立刻如高速運轉的計算機一般,快速的給你找到答案。——這才是善用大腦的最佳途徑和方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