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科學地、更有效地跑步,是跑友關心的熱門話題。大部分人跑步是為了健康、減肥,有些則是希望能夠更進一步,挑戰自我參加比賽,跑步目標不同,跑步時的心率、配速也就不一樣,這就如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無論目標是什么,總有幾條跑步的基本原則,遵循這些原則才能讓我們健康無傷地一直奔跑,小編為你總結六大跑步訓練黃金法則,供跑友參考。
1、學會聆聽身體的反應
人體非常奇妙,可以適應和應對不同的壓力,同時身體會對不同壓力做出不同反應。跑步也是對身體施加的一種壓力,從安靜狀態到開始跑步,身體會發出信號,比如,呼吸加速、心臟跳動加快、身體開始出汗,肌肉會有一點酸脹感,當然還有一些察覺不到的變化,比如血壓升高、肌肉血流量增加。對于那些可以覺察到的身體信號,比如喘氣、肌肉酸脹,如果可以適應,那么就堅持下去;如果感覺極其難受,要么停下來,或者速度放慢些。我們常說No pain No gain(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但這不等于是把跑步變成一件煎熬和痛苦不堪的事情。量力而行,學會聆聽身體反應,在啥時都顯得很重要。
2、把跑步變得更有針對性
在跑步之前你應該問一下自己,此次跑步的目的。這樣你的跑步才會更有針對性。對于大部分跑友來說,跑步目的可能是為了健康、減肥、消耗更多能量,釋放工作壓力等等,如果為了健康、減壓,那么每次跑步能跑個20-30分鐘左右,跑3-5公里就足夠好了;如果為了減肥,你可能需要把跑步時間放得更長一些,跑不動咋辦,走跑結合就是不錯的方式;對于跑馬拉松的跑友來說,他們的目的可能就是不斷PB,因此可能需要更為系統的跑步,比如采取有氧耐力跑、有氧動力跑、間歇跑、抗乳酸跑等不同跑法,有機組合。明確鍛煉目的之后,那么只要堅持進行,假以時日,就會達到相應的效果。
不同跑步目標對應不同跑步強度
3、掌握適宜的訓練負荷
多數跑友會把訓練強度和訓練負荷搞混,訓練強度單指心率高低,而訓練負荷則是訓練強度和訓練時間的綜合。訓練負荷越大對身體施加的壓力越大,壓力越大身體就會產生更多的適應。如果身體能夠承受施加的壓力,你會變得更快、更強,如果身體不能承受所施加的壓力,那么就有可能導致訓練過度,甚至會出現損傷。因此適度的訓練負荷是提升身體機能與素質的關鍵,同時也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重中之重。
4、訓練的適應性與循序漸進
如果只是在同一訓練強度下,進行長時間的訓練,身體就會適應這種強度。如果你是一名初跑者,當你準備以7分配速開始跑步運動時,那么這個強度就會給身體施加新的壓力,從而讓你的體能水平經過一段時間訓練,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隨著長時間堅持,7分配速的跑步壓力給身體機能帶來的益處將逐漸減少,如果你繼續日復一日的進行相同訓練,那么你的跑步能力就不會繼續提升或改善。因此你需要嘗試新的訓練強度,比如以6:30的配速訓練,當身體適應6:30的配速時,可以再次提高以6:00配速訓練。當然除了改變配速以外,你還可以通過改變運動持續時間、間歇時間給身體施加新的壓力,獲得更高的體能提升。當然,上述內容是針對有PB目標的跑步人群,如果你只是希望從跑步中收獲健康,那么每周保持固定時間、固定強度的跑步就足夠好了,固定節奏的跑步無法提高跑步能力,但對于保持健康來說足矣。
5、可以逼近個人極限,但不要超越極限
過度訓練會使身體處于深度疲勞狀態,同時增加發生運動損傷的風險。因此過度訓練是絕對要避免的,防止過度訓練最好的方式時時刻刻覺察身體的變化。對于大眾跑友預防過度訓練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在運動后第二天晨起測量心率,如果說第二天晨起時心率明顯超過前一天晨起心率,那說明運動負荷較大;第二種方式自我察覺身體反應,如果說鍛煉后經過合理的休息后,精神愉悅、睡眠練好,說明強度適中或正好。相反,如果感到身體十分疲勞,沒有食欲、睡眠狀況較差說明訓練負荷較大,已經超過了個人極限,這是你需要的是休息。
6、堅持下去你就會收獲你想要得到的
對于多數跑馬的跑友而言,在參加馬拉松賽前都會經過一段時間的跑步訓練,時間可能為幾個月到一年,在這期間你會逐步提高跑步成績以及體能水平。但是達到一定成績水平和體能狀態后,想要保持這樣的水平,你就需要繼續堅持規律的訓練,如果此后的訓練強度低于之前訓練強度,那么體能水平有可能保持一段時間后就下降。如果要想一直保持之前的體能水平和跑步狀態,在此后的訓練強度或負荷就要等同于甚至高于之前的訓練強度。
其實對于大眾跑友來說,跑步最終目的是為了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讓自己的身體能夠享受生活的樂趣。在此基礎上,追求一下跑步成績,也是未嘗不可。因此在跑步的道路上,不要本末倒置,擺正心態,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