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認真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并做了相關的筆記。在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其中提及的很多點內(nèi)容都是我們現(xiàn)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學、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將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實到位、認真負責完成,才能使得我們的自身素質(zhì)、工作經(jīng)驗有所提高,教學效果更好。
本周我著重看了語言領域相關的教育建議,這當中提及的很多地方是我一直以來在工作過程中一直踐行的,當然也有部分地方是需要得到改善的。
(一)傾聽與表達
目標1:認真聽并能聽懂常用語言。
1.在群體中能有意識傾聽與自己有關的信息。
2.能結合情景感受到不同語氣、語調(diào)所表達的不同意思。
以前發(fā)現(xiàn)有孩子在集體教育活動中不能集中注意力,我總是即時提醒,在剛開始工作的時間里,一節(jié)集體教育活動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提醒幼兒注意認真傾聽,在戶外的集體活動中,更是很難把控孩子的注意力。慢慢的,在不斷的教學活動的反思與總結中,現(xiàn)在我說話的音量相應放輕,語速放慢,讓孩子們不由靜下心來細細地聽,這樣也較好地養(yǎng)成了他們的傾聽習慣。同時,在和孩子們進行交流時,我總是注意說話的語氣。特別是講故事時,注意語音、語調(diào),配上表情,盡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現(xiàn)得清晰,讓孩子一下就能理解。這樣操作,我希望能給孩子們做個榜樣,讓他們也能愛說、會說。
目標2:愿意講話并能清楚表達
1.愿意與他人交談,喜歡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2.能基本完整地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和經(jīng)歷的事情。
我會為幼兒創(chuàng)造各種說話的機會,如在主班的早上,會在門口迎接孩子,孩子來園時和他們交流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有沒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可以說一說。在保育工作中,也會利用分餐的時間,和幼兒積極交流。晨間活動時,今天你玩了些什么,有什么特別的跟大家交流一下。
集體教育活動時更是鼓勵大家積極發(fā)言。但是,我卻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們不怎么說話,或者說,說得沒有我預期的那么多。每天上課的時候,發(fā)言的總是那幾個,難得有匹黑馬冒出來,讓我欣喜一下。這讓我很是郁悶。但仔細想來,問題總還是出在我的身上,于是,慢慢尋找,慢慢發(fā)現(xiàn),再慢慢改變。能力強的孩子總是很能說,也表現(xiàn)很積極。那些知道卻不愿意說的,我采取激勵措施,讓他們從懶洋洋的狀態(tài)中清醒過來,把自己的想法與同伴共享。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盡量提問些簡單的問題,或把提問放在能力強的孩子的后面,讓他們?nèi)缧←W鵡般跟著其他孩子學說。
(二)閱讀與書寫準備
目標1: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1.反復看自己喜歡的圖書
2.喜歡把聽過的故事或者看過的圖書講給別人聽。
在每周主班和部分配班的時間里,我會利用午餐前后的碎片時間,避免孩子的無效等待,挑選圖書角的繪本,和孩子們共同閱讀,一起看圖書。
通過本次假期不斷錄制音頻的過程中,也是通過聆聽其他老師錄制的音頻,進行對比、反思,就發(fā)現(xiàn)了自己朗讀、發(fā)音以及語氣上的很多不足,比如說,有的時候想要結合情景以及角色的特點使用豐富的語調(diào)和語氣的時候,情緒稍一激動,就會有吞音以及個別eng\ong不分的情況發(fā)生,通過反思后,了解到還是因為平日練習較少的原因,經(jīng)過了數(shù)次的練習以及多次的音頻錄制,我覺得在故事講述這方面已經(jīng)更加如魚得水了,逐漸能結合情景使用豐富的語言,以便于幼兒理解。
二實驗中二班翟銘 2020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