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露
圖|拍攝于孝感澴河,槐蔭公園
蔣勛說美,是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競爭不是一種消滅,而是大自然生物都可以找到自己適合的生存方式,和平共處。
美可能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它并不霸氣,也不喧嘩,甚至很安靜,也許你看不到,但這個看不到的力量,有一天變成一種很強大的力量。
說到美,蔣勛猶愛花,看自然界姹紫嫣紅的鮮花,夏日綠樹成蔭的槐蔭公園,邂逅姹紫嫣紅的花開。
花團錦簇,凝聚成一片紅,形成花強大生命力和吸引力,目的要招來更多,蜜峰和蝴蝶采花授粉;如工作生活中團隊只有凝聚一起才會有更大的競爭力。
美是我們生命里面的一些記憶,一些懷念,一些想努力活出生命極限卻不能夠完全在現實里完成的部分,停留成為美的標本。
綠樹和雜草同樣展示生命的旺盛,綠樹藍天白云也有一種安靜的美,這種安靜的美也許是你生活中未曾去留意。生活中的美需要你去領悟和感受。
人世間一定有委屈和憂傷,可是通過詩句,委屈和憂傷是可以轉換的。
杜甫名句:感時花濺淚,本是表達詩人當時感傷國事的心情,透過用詩句轉換,如今讀來有一種藝術上的美。
詩經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在美景中表達自己的哀傷之情,讀來雖傷感,讀來有一種寧靜的憂傷意境之美。
生命怎么活都會有遺憾,關鍵在于你怎么去領悟,給這個遺憾的部分更崇高的向往,然后尊重、包容它,反而會把這個遺憾的部分變成一種生命力的圓滿。
不知何時起流行一個詞:人艱不拆,釋義是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人生在世無論你如何努力,都不可能事事圓滿;我們生活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山大的時代。如此艱難人生要學會去包容,體諒和接受生活中的一些不完美和缺憾,當你心豁達和有愛之后,也許缺憾也會一種不完美的美。
美是努力活出生命的極限。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最大努力活出生命極限的部分根本沒有被滿足。這個時候會去讀詩、聽音樂、看電影,會去看卡門的歌劇,看到一直流眼淚。在美的世界中,一個被限制的潛意識得到了全部的釋放,所以藝術跟自由直接有非常密切的關系。藝術幫助你釋放掉了多少平常在現實里不能忍受的東西。
路邊、山野到處有,隨處可見的雜草,即使沒有花香、沒有樹高,無人注意它也一樣有陽光和水它就會茁壯的成長,有風的日子迎風搖曳,飲朝露雨水澆灌自己。可是人卻很難做到和草灑脫,人的欲望似乎很難被滿足,如今大多數人的生活已經衣食無憂,卻總有很多人對自己對生活不滿意,覺得不快樂。有時候看本書、看場電影、聽一場音樂會.......當你讓自己沉浸在藝術中,體會故事情節中的人的際遇,你再反觀現實中自己會釋放自己很多的情緒。
他知道自己一清如水,所以不在意世俗里沸沸揚揚的傳聞。有人性上小小的缺陷,也有人性上小小的欲望。他們在完成他們自己,同時又很真性情。他要做一個單純的、真性情的自己。有時候我覺得,我要跟這些年輕的生命學更多的東西,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在世俗里,我們經歷了太多人與人之間權謀的爭斗,慢慢會失去對人最單純的善和美的信念。
我愿意相信人性本善,人無完人;在世俗紅塵中,努力奮斗打拼想獲得成功,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社會的復雜、人的復雜,在人生的路上見過太多生活的凌厲,學會自己獨立堅強。時刻提醒回望初心,保持良善,生活中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
面對遺憾時的從容,也許是發生美非常重要的時刻。
美,其實隨處可見。美的競爭力似乎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力量,它潛藏在你的內心,從學會感受生活中的美開始,學會對生活多一些包容理解、寵辱不驚從、容就是一種美,保持自己最好的狀態,這大概也是一種美的競爭力。
美,是你人生挫折中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