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所著巜金匱要略》第八篇第二條為奔豚湯證,“奔豚湯"方劑中有一味藥物為甘李根白皮。
由于甘李根白皮這味藥在臨床上很少應用,在藥房多年也沒有見到過,進而影響到我在臨床上使用這個方劑,每次只是瀏覽一篇而已,從而這味甘李根白皮也就成了我理解和應用"奔豚湯"方劑的攔路虎,一直沒有跨越過去。
今天讀人民衛生出版社連建偉主編的巜仲景治法與方劑、臨證探微》一書,書中謂:甘李根白皮味咸,氣大寒,入足厥陰肝經,降而瀉火,主消渴、止心煩和奔豚氣,以達清熱降逆之功,藥專量重而為君藥……最后謂“李根白皮可用桑白皮或川棟子代之”。
看到這里很是興奮,不但解決了困惑我多年的難題,更能促進我對該方的理解和應用,值得記錄于此。
附:原文: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方藥組成:甘草二兩,川芎二兩,當歸二兩,半夏二兩,黃芩二兩,葛根五兩,芍藥二兩,生姜四兩,甘李根白皮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