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幼兒園接兒子放學,晚到了十多分鐘。到兒子的班級時,只剩下他自己在活動區玩,狀態還挺好。
我帶他去換衣服,他說,不要換鞋,不要穿外套。我說,這樣出去媽媽擔心你會冷。說了很多次,仍然無效。老師也走出來要關燈下班,喆喆,你再不換鞋的話,你的室外鞋給別人了。我看到老師這種表達背后的關心, 又怕兒子聽到這種說法會情緒爆發,將情況升級,趕緊幫助他了解老師的初衷,嗯嗯,老師也很擔心你著涼,這個室內鞋會凍腳,室外鞋才暖和。
發表完我的想法,突然意識到還得理解一下他,傾聽一下他。你不想換鞋,不想穿外套?兒子說,到外面換。我一想,走廊里也還好,畢竟穿著保暖,冷不到哪里。于是,我們就到走廊里換鞋穿外套。然后,我說,對不起,兒子,媽媽來晚了,你都著急了吧。兒子說,嗯,媽媽,我都想你了。
回去的路上,兒子說,媽媽你抱我。我前些日子因為抱他,胳膊疼得厲害,不太想抱,就說,媽媽胳膊沒有力氣了,抱不動你。兒子說,媽媽,我都想你了,想讓你抱抱寶寶。我說,嗯,都想媽媽了,可媽媽又怕抱久了會胳膊疼,怎么辦呢?兒子說,嗯,就開不動小火車了。那媽媽,你就抱我30個數吧。
后來,我對接園發生的事情復盤,當兒子表現出“不合作”時,我是能夠理解他的,也想到是由于我遲到引發的不開心,所以當老師說,這看到媽媽來還耍上了,我并沒有受到影響。但在那個當下,還是更關注在解決問題上,所以很急迫地表達自己,而忽視了孩子的真實存在。 當“我”多了一些,“你”就少了。 所以,當我選擇先放下“我”,看看“你”時,孩子反倒因為被看見,被理解,從而做出改變。
孩子真的好有智慧。每一次的傾聽和看見,都讓我被孩子滋養和照亮,也更加相信每一個生命的內在力量內在智慧,因為我們都和孩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