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一大目標就是盡可能擴寬知識領域,其中就有金融經濟相關領域。其實每一年的目標都是希望自己越來越好,在技術上,能力上,身體上,還有財富上。但是,每年想出來的能夠使得越來越好的手段方法套路卻年年不同。
金融學習之旅
終于在今年,我想通過豐富幾個關鍵領域上的知識來提升自己。所以,我訂閱了香帥北大金融學專欄,開始了金融學習之旅。
金融三要素
按照專欄內容,金融三要素是時間,資金,風險。下面則是我對這三要素的二次理解。
10年前的一萬塊錢和今天的一萬塊錢和未來10年后的十萬塊錢,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貶值?通貨膨脹?還是什么?未來還會有人民幣紙幣嗎?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只能依托時間來給我們揭曉答案。
在上面的問題中,是把資金這個東西放入了時間河流中,所產生的一系列變化。有些人的資金會隨著時間流逝,水漲船高,有些人的卻會血本無歸,變成赤字,而這個,都體現為資金。
我們都想使用金融這個工具實現自己的資金隨時間而越來越多,都不希望變少或者發生其他意外,而帶有負面性的非上漲的情況的出現則是風險。
我在基于這三要素進行第三次理解:
時間既自證語言,你對市場行業的判斷,可以讓時間來證明;我們每個人在年初勤勤懇懇種下的種子,也可以讓時間來澆水灌溉。
資金既所干事情事業的規模意義,騰訊這家公司的市值是資金,初創公司所融到的資也是資金,我們可以直接參與接觸這些資金的形成,作為其中一份子,也可以間接接觸,如購買股票,基金,比特幣。
面對風險,肯定得避險,或者化險為夷,就需要避險的方法工具,如購保險,或者其他。
金融學研究什么?
金融學一直在研究要為人們提供“最優”的“風險-收益”權衡方案。
風險跟收益這倆東西會一直跟著我們,就我來說,從爬蟲轉機器學習有風險也會有收益,我在支付寶購買基金也是會有風險也有收益,但是,沒有購買比特幣的我雖然沒有風險,但是收益也為0。
所以參與于不參與,是風險大,還是收益高,到底哪個概率更大?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以上是我今天學習專欄后的思想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