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牛X的成功,并不來自最傻X的堅持。
堅持讀書,堅持寫作,堅持跑步,堅持早起...
你需要消耗意志力,去逼迫自己完成。
你需要保持住耐性,讓事情得以持續。
如果這么理解堅持的定義,恐怕永遠在糾結如何擺脫痛苦。
因為堅持后面的每個動詞,都要咬牙,都逆人性。
21天養成習慣,48天養成永久習慣,只是一個美好愿景。
我承認,21天或48天是一個里程碑,的確能讓你有一個不錯的開始。
但之后,放棄的人依然很多。
堅持了21天或48天,并不能給你永久持續下去的保證。
可能因為認知不夠,被突如其來的誘惑打到。
也可能因為一些挫折而停下,而停下之后就再也沒有開始。
堅持,也需要認知和方法。
光有認知,沒有方法,可能會阻礙重重,無法四兩撥千斤地破局。
于是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光有方法,沒有認知,可能會花了太多時間,爬向了錯誤的終點。
最怕多年辛苦投入,最終發現下錯注。
其實,轉換個角度,堅持這件事或許會成為快樂的事。
2.
忘記“堅持”本身,賦予行動更多具象化的正面意義
做一件事先問問自己,WHY?
如果有人開出一個億的價碼,讓你每周堅持消化3本書,每天堅持6點起床,晚上跑步5km,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10點。只要你堅持5年,就把一個億給你。
很多人在巨大回報的誘惑下,是能夠堅持下來的。
雖然這只是一個放大了的假設,卻足以證明:只要給堅持之后的成果一個強關聯(比如,能獲得一筆巨款),那么堅持并不困難。
人的大腦喜歡具象化的事物,而不是的抽象概念。
比如:“我要堅持讀書”,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如果換成:“因為每個月讀了5本書,幾年后,在認知和技能發生了質變,因此升職加薪,年入百萬。”
這個具象化的表述,就足以能給你動力。
于是,這個表述還可以切換成:
因為每天堅持長跑5km , 幾年后,從身材臃腫到曲線凹凸。
...
當然,這些可能發生的變化和給你的驚喜,并不是100%,而是有概率的。
所以,拆解任務,設定多個小成就,并且階段性的給自己獎賞,則是一個必備選項。
此外,要想清楚階段性小成就所帶來的新機會。
比如:
每個月讀5本書,堅持了幾年,沒有升職加薪,也沒有年入百萬。
但至少見識開闊了,社交時談資多了,個人魅力增加了。
如果是單身,在讀書會上是不是有了邂逅另一半并發展下去的機會?
每天長跑5km,堅持了幾年,并沒有健碩的肌肉,身材并沒有達到極致完美。
但至少身體素質上去了,每年因為生病而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機會減少了。
如果恰逢換季降溫,公司眾人患病倒下,而你卻能獨當一面,扛起重任和大旗,是不是有了升職加薪的機會?
其實,機會一直都存在,關鍵是你需要讓自身達成開啟機會的條件。
3.
通過賦予意義,讓堅持成為習慣
在堅持的過程中,你會因為重復做這件事,而形成習慣。
到后面,驅動自己的,不再是偉大意義,而是下意識的行為。
習慣意味著平淡和重復,卻能讓在你不知不覺中持續行動下去。
與那些一開始喊口號、憋大招,滿滿儀式感的人相反。
堅持的過程,雖不平凡,但在驚喜來臨前,卻很平淡。
別把堅持想的太偉大,要持續行動,不要自我感動。
自我感動在堅持之初能給你百倍的動力,也能在看不到回報,遇到挫折時,讓你措手不及。
當別人忘記,你在堅持做一件事的時候,恰恰是你把堅持常態化的最好時候。
4.
不要給自己稀缺,要靈活地留有余閑
這或許是大部分人,對堅持的認知最缺乏的地方。
堅持和稀缺有什么關系?
在于心態。
這里的稀缺不是客觀上的物質稀缺,而是稀缺心態。
就拿運營公眾號舉例。
堅持每天日更,是一件難度很大的事,如果當天才寫需要推送的文章,會極大的緊迫感。
如果此時,恰好出現需要加班,狀態差等突發事情,那么日更計劃就要被打亂。
但像我現在,已經寫了20多篇文章,作為充足庫存,并且不斷增加庫存,我還會怕自己堅持不了嗎?
余閑是一種奢侈的心理享受,是一種讓我們在某天堅持不下去,而給自己一個合理暫停的理由,它能讓我們效率更高。
我可能需要加班,我可能會狀態很差,但絕對不可能連續20天都這樣。
讀書也一樣,狀態好就連續多讀幾頁作為儲備,讓自己狀態差時,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和心理安慰,又不影響堅持的計劃。
于是,堅持這個難題不就輕松被破解了嗎?
堅持,不是無腦地每天重復做一件事。
堅持,是靈活、有反饋、有余閑地踐行。
別讓半途而廢,成為你唯一堅持下來的事情。
微信公眾號:姚望運營日記(ID:iya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