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毒飯好奇Sir白天在干啥。
不要以為Sir這么瀟灑的男子白天都在玩。
身為一枚電影深度中毒者,白天……我特么也是在看片啊!
白天看到好玩的,晚上就和你們侃幾句。
Sir前兩天表揚了一個演員,說他的演技稱得上頂級二個字。
就是主演《海邊的曼徹斯特》的卡西·阿弗萊克。
(想回顧的戳:我算見識了什么叫頂級演技)
其實,他的演技高,也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的襯托。要知道,一般大家最喜歡比較的,就是……
兄弟倆。
演技高的他,還有一個背黑鍋的哥哥,本·阿弗萊克。
說起大本哥,其實最近拍了一部還不錯的電影,叫《夜色人生》。
電影的氣質和一些史詩片好像。比如《教父》《紐約黑幫》,有很多馬丁·斯科塞斯或者科波拉的影子。
講的故事似曾相識,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禁酒令年代的老派美國。
隨便擺幾張圖片你就馬上會有畫面感。
是不是還讓你想起了賽爾喬·萊翁內的《美國往事》?
對,都像。但一比呢,都弱。
說回電影,雖然它味道不夠濃,口味不算重,但以Sir的深邃眼光,還是看出了大本導演的一些小野心。
故事說一個愛爾蘭籍的男子(大本 飾),退伍成了強盜,愛上了愛爾蘭黑幫老大的小三,又被美女小三背叛的復仇故事。
順便提一下,西耶娜·米勒飾演的小三艾瑪很漂亮,最后一段獨白的戲,相當精彩,一比大本哥的演技簡直不能看。
風情萬種vs生無可戀
他在復仇的過程里,認識了真愛,一位古巴籍的黑人美女,然后借著意大利黑幫的勢力,掃除擋路的3K黨,成為販賣私酒的新老大,后來,兩人又一起干掉了意大利和愛爾蘭黑幫。
是不?白人、黑人、意大利人、3K黨……配合著犯罪、斗爭、懺悔、由黑洗白的主線故事,看起來就是整個近代美國的成長史。
尤其是他最后金盆洗手,和自己的混血兒子說的那句話:
這里就是天堂。
所以,這其實是一個各族經過血淚、終于融合在一起的故事,很老美,很主旋律。
而大本哥也的確在導演功力上費了心,這一點Sir也看出來了。
比如不少畫面拍得很貼合故事。
談戀愛時,有美的飚船。
干仗起來,有過癮的槍戰。
配樂雖然套路,但也恰如其分。
對白不少都值得玩味(也許是原著好的原因)。
再加上開篇愛爾蘭人移民美國、一戰開戰的歷史,結尾的二戰開頭,這種宏大歷史的交代,感覺大本哥就是沖著家國命運的史詩片去的……
片頭特地用了真實歷史照片
但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的原著,恰恰也是大本哥被吐槽最多的地方。
有人說,他對于原著重點部分的改編缺失,導致他把自己演成了一個娘炮。
@Chris·Veritas:配合阿本的人物塑造,感覺和內心掙扎懺悔無關,根本就是joe是個軟弱的娘炮。
@baby spinach:這片證明大本只是個dilettante(半吊子),把我最喜歡的美國作家的小說改編成這個鬼樣子。
這類黑幫復仇故事,一般都是有點直男癌的,男人老狗,流血不流淚那種。
而在Sir看來,什么東西值得男人流血?
無非就是兄弟情、愛情、親情。
但大本哥,把這三種情都處理得稀奇古怪。
你不知道因警察身份而有隔閡的父親死時,他為什么突然就真情流露了;不知道他為什么對黑人美女愛得死去活來;也不知道他和他的搭檔怎么就成了生死之交的鐵哥們……
要知道,拋開這些軟的情,沒有一個硬漢能真正立得住。
欠了這道火候,他的隨波逐流混世界,看起來不是帶傷的孤狼,只能像一個哼哼唧唧的娘炮。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想看的,A站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