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刷爆銀屏和手機屏的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日前正式落幕,一系列收視數據證明:該劇創造了近十年來的收視奇跡。這些數據有多震撼,我倒領會不深,讓我真正感到此劇大熱的是兩件事:
一是幾乎都不看電視的我家12歲的00后,居然也要跟著72歲的爺爺追看此劇!能否看得懂我都表示懷疑!但至少說明00后都知道這是一部大熱劇。
二是公司一位90后的小伙伴向喜歡追劇的我力推此劇,居然說:“約會都不想出去了,我要捉緊看了”!我在想,一部什么神劇的吸引力能夠大過約會啊?!后來,我又專門在公司會議上問過一眾90后:“你們看不看《人民的名義》啊?”,結果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看!”(看公司文件沒這么有激情啊),由此我知道此劇是真正大熱了!
該劇已播完,然而曲終人未散,此劇衍生出來的種種話題并未結束。影視圈、投資圈、政經圈、管理圈、普羅大眾……關注的諸多話題仍在持續發酵。外媒BBC也曾評論認為:《人民的名義》是中國的《紙牌屋》。平心而論,無論從劇情的拖沓、制作的精良度,《人民的名義》都不能算這十年來最高品質的佳作,然而引起如此轟動,定然有其原因。
特別是人們一向認為遠離電視、特立獨行的二次元青年群體90后,居然集體熱追該劇,顛覆了大家的慣常認知,其原因何在呢?
-2-
相當長時間以來,我們對90后的認知都形成了一些“定勢”:信仰缺失、“三觀”不正、追求自我不合群、缺乏正能量……
然而,90后熱追“三觀”很正的《人民的名義》,的確引人深思,特別是我們原來對90后的一些認知與管理的方式,可能需要進行反思和調整。如果總是用僵化的思維來看待巨變時代的新青年,很可能會走入認知及管理的誤區。從本質上弄清了為什么90后會熱追此劇,也許對我們客觀地認知和管理好90后具有現實的意義和價值。簡單地說,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去反思。
-3-
90后喜歡真實討厭虛假。《人民的名義》之所以受到90后的追捧,我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真實。作為反腐題材劇,該劇的情節、對白尺度之大可謂前所未有,一反過去空洞、虛假的“假大空”模式,在主要人物的設置上,也沒有簡單的臉譜化,而是回歸到更真實的人性。
其實這些年來,不要說90后,就是中老年觀眾對這種假大空說教式的影視劇都產生了反感,尤其是90后,他們性格特征中一個典型又普遍的特點就是真實、不裝,該劇正是符合了他們的心理特點。
所以,說新生代“三觀不正”,純粹是一個偽命題,關鍵是你用什么方式來影響和塑造他們的“三觀”,越是想用說教的方式,越是令人反感。
在企業管理中也是一樣,領導者越是要一本正經板著臉給員工講大道理、講企業精神和價值觀,員工會越抵觸。相反,作為領導者要始終以真誠的態度,不忽悠、不蒙人,發乎情出乎理來傳導企業理念與精神往往會更加成功。
-4-
90后渴望了解真相而不是表面的結果。追《人民的名義》,可以讓90后對自己的國家尤其是巨變時代的中國政治文化有更深透的了解,從中可以看到中國社會更復雜的構面。90后一代是很有思想的一代,他們不滿足于別人告知他一個簡單的結果,而是更關注結果背后的真相,乃至其運作過程與邏輯。
讓他們了解事情的真相與運作的過程,并讓他們自己去做分析和判斷,會讓他們對社會、組織及領導者增加信任感,而總想藏著掖著、報喜不報憂,反而增加他們的疑慮和不信任。
這就告訴我們,作為一個領導者,面對90后群體,在管理中要少一些權威、多一些信任;少些一言堂,多一些員工參與;少一些領導枉判,多一些員工自己的判斷。聰明的領導,工作中不能只用到90后的雙手,還要充分用好他們的大腦。
-5-
90后喜歡娛樂和游戲化。新生代(包括85后、90后)喜歡追美劇《紙牌屋》、《權力的游戲》,多半不是由于他們對權力本身有多么強烈的興趣,而是他們從小在燒腦、通關游戲中長大,比之簡單直白的劇情結構,更能引起他們探究的欲望,《人民的名義》也正是這樣的一部電視劇。特別是,它大膽直白地呈現出中國官場令人驚心的爾虞我詐、裙帶相護、小官巨貪等等腐敗細節,充分滿足了他們對反腐細節的獵奇心理。新生代會以觀察者的角度來審視這些極具戲劇性的“官場游戲”,甚至在追劇過程中,不斷去預測后續劇情的發展,吸引他們持續關注,而這正好吻合了新生代喜歡娛樂和游戲化的心理特征。
在管理工作中,我們要針對這一特點,盡量讓公司的管理變得輕松趣味化,象不少新興的互聯網公司在辦公環境、員工著裝、稱呼、管理方式等等方面都迎合90后的特點,非常地娛樂化。我們還可以設置通關競爭、趣味化創新等方式來促使員工更快、更好地達成目標。
-6-
90后喜歡顯規則討厭潛規則。90后一代可以說比以往各年代的人都更加簡單、直率,缺少了“人情練達即文章”的世故,多了眼里容不得砂子的真實。他們追《人民的名義》,看到腐敗被揭露、正義被申張,從中得到欣慰和快意,正好反映出他們喜歡顯規則討厭潛規則的典型特征。
因此,作為一個組織、一個領導者,要針對這一特點,凡事要有規則在先、而且要做到公開透明。著名心理學家李子勛也曾指出:90后一代由于從小生活在物質充足的、安全感高的、有愛的環境中,對于物質、安全和愛的渴求就不那么強烈,他們更需要的是自尊的滿足,要求別人對他們一種強烈的認同感,他們往往認為公平比結果重要”。
因此,事情不明不白、存在潛規則,往往會令大多數90后鄙視,我們要努力為他們創造公開、透明、清晰的規則并且嚴格執行。
-7-
90后挑剔但并不膚淺,愿意為好東西買單。過去總有人認為90后既挑剔又膚淺,追求表面光鮮的東西。然而,《人民的名義》里制作者原本專門設置來迎合90后的鄭勝利、張寶寶,卻遭到90后觀眾的一片吐嘈之聲,這兩個簡單標簽化的新生代,根本得不到新生代的認同,所以觀眾一看到他們出場就要“快進”,而一眾長得不那么好看的老戲骨卻得到一致好評,你能說90后膚淺、只注重表面光鮮?!
知名財經作家、知識網紅吳曉波也指出,90后一代普遍文化程度高、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是最愿意為好東西買單的群體,他們是真正促使消費升級的重要一代。
反思我們企業管理,當我們總是抱怨90后挑剔難管、忠誠度低時,是否想過:作為一家企業,我們的綜合吸引力、發展前景是否夠好?作為一個領導者,我們的管理方式、人格魅力是否真的夠好,是否夠得上聰明又現實的90后愿意花時間和職業青春來買單?
-8-
其實,有關90后一代還有一些典型的職業行為特征,值得我們作為管理者認真地研究,只有針對他們的典型職業行為特征來針對性地開展管理,才可能收到更好的管理成效。
而管理最要忌諱的是形成了固有的偏見,按照自己的偏見去管理,很可能完全走入一個死胡同。
作者,彭榮模,專注HR智識運用23年。若喜歡我的文章,請加我關注或者加我公眾號pengrongmo,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