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段時間挺不太待見《斷舍離》以及秉承『舍棄』這一核心理念的書,覺得它們都傻得很。現在我后悔了,我想我誤會斷舍離了。
事情是這樣的。最開始的開始,其實我挺待見斷舍離的,覺得對啊,人生需要整理,需要割斷,舍棄,離開那些繁瑣的,不美好的東西,這樣才能遵從自己的內心,到達一個更好更和諧(當然不是現在說的和諧哈)的生存狀態。不過這時候我對斷舍離的認識僅僅來自其他人的再次解讀,大致脈絡和核心點被梳理出來,也多了些添油加醋的渲染。
再后來,試過實操斷舍離一段時間后,我就放棄了。而且,慢慢開始反感它。主要原因有兩個,原因之一是正兒八經開始研究那本《斷舍離》時,被作者絮絮叨叨神神叨叨的寫法煩到了,看了幾章就看不下去(也可能是翻譯的太差),好不容易理出思路來,真正實操起來,又發現作者提到的一些東西太不接地氣,也不適合我,得,干脆就不照搬案例;
原因之二,則是看了和菜頭的一篇文章,大致提到喬布斯的極簡主義,說人家是在已經擁有巨大的財富和豐富的人生閱歷后,追求內心的平靜,才去斷,才去舍,才去離。世俗的你我,有那么多新奇東西沒有體驗,那么多欲望沒有實現,怎么可能逃脫呢?就算一時拋棄,心里面還是欲望翻滾。這和想著不吃飯減肥一樣,沒有擁有過就想著要你放棄,完全是違背人性嘛。
于是深以為然,斷舍離不過是一場笑話。
再加之后來在網絡上看見大部分斷舍離的文章,比如這篇《》,丟東西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感覺都影響到了正常生活,把日子變成苦修。于是,愈發對斷舍離嗤之以鼻。
可是最近,我的態度已經緩和了不少。越來越多的事情告訴我,你需要專注點兒,不能一下子想著那么多事情。
這我才慢慢想明白,那么多斷舍離走火入魔的,其實是做得太過火,執著于表面了。斷舍離主張的舍棄,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辦法,一種途徑,讓你心里面不要塞那么多事情。而這只是鋪墊,最重要的是,心里清凈之后,專心做一件事情。把不重要和不那么重要的東西都丟一丟,專心想著做著最重要的,這樣內心才能得到平靜,頗有些眼不見心不煩的意思。
話說回來,哪怕你不丟棄任何東西,不放棄任何小念頭,只要控制好度,在適當的時候聚焦精力,專注解決問題,斷舍離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
我想這也是為什么有的人斷舍離成功,有的人則失敗吧。
問題的根源,其實是專注。
斷不斷,舍不舍,離不離。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步,一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