蒞陽長公主,梁帝次妹,年少時“桃花馬,石榴裙,飛揚颯爽,性如烈火”,與南楚質子宇文霖暗生情愫。
然而深情無果,反被太后騙飲“情絲繞”失身于謝玉,并被迫下嫁,之后便心灰意冷,性情變得端莊矜持,恪守為妻為母的本分,“府中許多下人侍奉她多年,也未曾見過她有片刻失態(tài)”。
唯一崩潰的一次,是景睿生日當夜,陳年舊事傷疤,連著景睿的真實身份被血淋淋地徹底撕開,謝府一朝破落;
唯一大義凜然的一次,是她在梁帝生辰盛宴上,不顧梁帝盛怒,當眾揭露十三年前的赤焰逆案的真相;
唯一決絕的一次,是一句“情生自愿,事過無悔”,和逃走的宇文霖徹底斷絕情分,獨自呵護撫養(yǎng)私生子景睿成年。
這個表面矜持端莊守禮的長公主,實則用自己的一生活脫脫詮釋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這句摯情真諦。
若梅長蘇能夠歷經(jīng)梅嶺屠殺而重生,是為了給赤焰逆案中的所有冤魂平反而活著;
那么蒞陽長公主自宇文霖逃走后,愛情絕斷,親情被太后(生母)所欺,婚姻被“情絲繞”牽絆——又是為了何而生,默默承受著發(fā)生在她身上的一切,心灰意冷地活著呢?
1.生而心死,決絕不減情傷
原著中描述蒞陽長公主年少時,“桃花馬,石榴裙,飛揚颯爽,性如烈火”,正是一個女子最絢爛飛揚的絕美年華,與被送至大梁為質子的南楚皇子宇文霖日久生情。
絕美的年華,遇到絕不會被成全的真情摯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本是多么值得珍視的“初戀”,就像我們得知這段舊事時心中一邊八卦一邊隱隱念起的曾經(jīng);
卻在一朝事敗時,沒有轟轟烈烈的生死抗爭:
按照蒞陽“性烈如火”的性格,她是絕食求死抗爭過的;
偏偏自己真心托付給的,是一個拗不過皇權和太后威嚴,轉而無聲無息逃走的“懦夫”(我并非對宇文霖有任何微詞,那也只不過是個可憐人,從女兒都知道父親最掛念的是景睿這個哥哥,就足以看出他也并沒有活得多瀟灑)。
大多數(shù)苦命鴛鴦被外力生生拆散時,都要抗爭,就算拼上一切也要奮力抗爭,這一點,蒞陽也做得到。但可惜,就算她一人再爭,也抵不過,愛人早早逃回故國,留她一人承受落到自己身上的一切。
在那個禮數(shù)森嚴的時代,尤其是事事講求顏面的皇室中,她孤身一人,未婚先孕,又要如何抗爭?爭出個什么結果才算完滿呢?
“情生自愿,事過無悔”是她臨別時決絕斷情之語,又何嘗不是心灰意冷后給自己的一道“詛咒”?
若蒞陽真的就此絕情,古代為情而死的女子并不在少數(shù),可她偏偏,口口聲聲說著“事過無悔”,卻為腹中一個孩子,支撐著繼續(xù)存活。
就算太后以“情絲繞”徹底斷了她和舊日摯愛的多有希望,硬生生塞給她一個并無一絲情分的夫君;就算這個夫君對她一往情深,妒忌得連腹中的孩子也不放過;
蒞陽拼命護住這個孩子,無論是不愿失去與舊日情愛的唯一一點聯(lián)系,還是覺得腹中的孩子太無辜,最美的年華已恍如隔世,留下來的,便只能是一個心灰意冷的“長公主”身份,一個只能相敬如賓的妥協(xié)婚姻。
有些“雞湯文”中說,沒有愛情的婚姻終究是歲月擠出來的白水,不苦卻也沒有多少甜;又有些“雞湯”說,婚姻和愛情終究是兩回事,在時間或者人不對的時候,有些人就只適合做愛人,而非丈夫(或妻子)。
自古情愛緣分婚姻都是最復雜的感情之一,我只能說:如果你有幸把初戀或者真心托付的愛情代入婚姻殿堂,那么請好好經(jīng)營把握這份難得的幸運;如果你沒有這份幸運,也請不要心灰意冷,也許會有更大的幸運在遠處等你呢?
無論如何,心是你的,回憶、眼前,美好、折磨,都只能自己承受,那何苦為難自己,不給自己一個始終相信美好的機會呢?
2.心如死灰,無望復燃
其實,蒞陽已經(jīng)與宇文霖一刀兩斷,恰巧謝玉也是真心喜歡蒞陽,又為何沒能讓心灰意冷的蒞陽重拾心中的溫度?
景睿生日當夜,謝玉事發(fā)兵敗后,蒞陽的那句話,“這么多年,你果然不知道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就足以解釋清楚:
一個錯付所有真心的女子,心灰意冷之時,來到他身邊的不是能夠推心置腹的“知心人”,心中那么多委屈、回憶被歲月釀成苦酒,偏偏母親硬生生塞給她的,不是可以帶來少許安慰的夫君,而是一個喜歡蒞陽,卻同樣貪戀權勢的謝玉!
一個是性情飛揚颯爽,果敢剛烈的蒞陽長公主,就算心灰意冷,也總不至于失去所有的性情;而可悲的是,來到蒞陽身邊,最終得到她的,卻是一個只能照顧她身體,護她順利生產(chǎn),不至于讓皇室顏面有失的“陌生人”——
謝玉真的喜歡蒞陽嗎?
是真心喜歡。
若非真的喜歡,自己堵上所有的劫殺,怎會因為顧及蒞陽的性命,而最終收手,讓自己從此身敗名裂?最終謝玉不是敗給了梅長蘇,而是敗給了這個自己放在心里二十多年的蒞陽長公主。
但謝玉真的能給蒞陽帶來多少心靈的安慰嗎?
不能——
對一個重情、為情傷透心的蒞陽來說,
這個謝玉,能把謝卓兩家二十多年的友情親情當作向上攀爬、鏟除異己的手段,的謝玉,
能一朝事敗就摧毀所有信任痛下殺手的謝玉,
如何明白蒞陽心中隱藏二十多年的情傷苦楚?
更不用說,謝玉會用自己對蒞陽的感情,撫平蒞陽長公主的傷痛,喚醒這個心灰意冷的“可憐人”了。
這個一直不敢打破皇家顏面的“長公主”,為了自己一心維護的皇室顏面,為了自己沒有放棄的私生子,更為了殘活至今的最后一點兒尊嚴,除了妥協(xié),和謝玉相敬如賓,做一個稱職的妻子、合格的母親,她再無一絲生機,活得心門緊閉,冷漠寡歡。
少年時騎馬射獵,在自己孩子景睿眼中,成為“頗愛音律之人”。
說實話,看了很多遍都覺得,蒞陽愛音律,和靜妃在宮中擅長醫(yī)藥之事的目的是一樣的——打發(fā)漫長的時光。
只不過,靜妃年少曾游歷四方,經(jīng)歷的艱難困苦不少,早磨練出了堅韌的意志,打發(fā)時光的“藥草”、“吃食”都是愛好,是一點點撫平心中傷痛的慢性藥;
而蒞陽的音律,是原本就獨自承受的情感磨難中,借以抒懷發(fā)泄的出口,一個重情的人,生活中再無懂情懂她的人,音律便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卻也是讓蒞陽長公主在無知音時,越發(fā)孤獨、心灰意冷的“海洛因”。
這一點,對比靜妃的“心寬”,蒞陽夜訪雪廬對梅長蘇說“想來我這個長公主的身份,也沒有什么作用”,一個是平和沉靜,一個是消沉無力,便可以看出兩個人的差別了。
這也是我一直敬佩靜妃的地方。相比蒞陽的少年情傷,靜妃所遭受的赤焰軍逆案,所受的傷痛,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在《靜妃能否替梅長蘇輔佐靖王奪嫡》一篇中已有詳述),但靜妃能夠不心灰意冷,而是另謀出路,在宮中的隱忍最終變成靖王一朝奪嫡的強大助力,不可不說是,靜妃“無心插柳柳成蔭”。
電影《成人教育》里有一句我最喜歡的臺詞,“你不知道,生命中的許多事,早早就標好了價碼”。
在順境中,我們始終向上,心懷希望不斷提升自己,很容易;如果能遭遇逆境,還能夠及時調整好心緒,讓歲月中所有的遭際都成為過眼云煙,而我們的心始終堅定,并有所行動,怎知不是命運給我們準備的另一份厚禮?
3.守護親情,力抗重壓
蒞陽長公主一生,最看重的是什么?
情!
為愛情,她幾乎困住自己一生傷痛;
為親情,她無奈妥協(xié),嫁給謝玉,不再給自己一絲歡愉;后又為力保謝氏和子女,威脅譽王,用長公主的身份活著,繼續(xù)保護謝弼、景睿和她身后的謝氏家族不受株連。
最不愿舍棄的是什么?
顏面!
忠烈女子最后的尊嚴,身為長公主的顏面!
為這份尊嚴,她和宇文霖斷得剛烈——“情出自愿,事過無悔”,無怨無恨的背后,是不再和宇文霖有任何瓜葛的決絕;
為了這份顏面,她活得壓抑無奈,恪守本分,不曾有一時一刻失態(tài),就像把自己完全禁錮其中,不再有一絲一毫的反抗和計較;
為了謝家顏面,她覺得謝玉應該自裁,保不住丈夫,至少應該保住夫家的門楣不至蒙塵!
然而,梁帝生辰盛宴,她幾乎是堅定地反抗著自己一生最看重的親情和尊嚴,只為心中不曾磨滅地最后一絲“正義”。
但也正是這一絲力揭“正義”的勇氣和決心,為她保住自己的家族,從謝玉的所有罪過中抽身而出,不受株連之罪。
最終,她依舊保住了最想保住的,這何嘗不是一種“得償所愿”!
如果有心人真要從《瑯琊榜》中開挖一條線索寫一部前番,相信蒞陽長公主這條線絕對是頗為豐滿而凄美,又足以發(fā)人深思的一端。
只是,我可以理解她所有的遭際和心灰意冷,理解她為孩子、為家人做出的所有犧牲;
卻不敢像她一樣,放任自己二十多年的自己,沉溺過去不能自拔,更不愿就那么把自己交給一個完全沒有半點“溫度”的婚姻。
就算失去了真愛,一個人也要活出另一番追求;
只不過,這也只能是我這個事后諸葛的一點“反抗”罷了,若真生在帝王家,生在婚姻不由自己做主的時代,誰又能說自己的選擇,能比誰明智呢?
所以,眼前的世界,終究是越來越好的了,足以讓我們始終心懷希望,且行且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