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y小胖
?剛送走TT,心里除了不舍,更多的則是難過。感覺好像來了外地以后,每一次有朋友過來,我都很激動。而相逢就意味著分別,這二者總是矛盾的存在。
? 自古以來,送別的形式有多種多樣,有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也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自清的《背影》。也曾一度被那篇散文感動到流淚,父愛如山,不擅言語,就連送別的時候都是如此,只會用最簡單的行動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
?二十年來,我經歷了無數(shù)次大大小小的送別,從父母,到姐妹,再到同學,朋友。可能因為是女生,比較容易多愁善感,所以每次的送別我都很難過。沒走之前,我都會很大方地道別,期待下次見面。而發(fā)車后,離開對方的視野后,我的眼淚就會控制不住地流下來,不管是別人送我還是我送別人。但是如果我一個人出行很少會這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從12歲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的22歲。好像情緒會仗著有人送別,就會任意地放肆。
?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一年里最期待的就是暑假。而暑假和上學的漫長時光不一樣,總是異常地快。每年都是等到開學前一天才回去,盡管如此,每次都是在淚眼中目送父母。一直到現(xiàn)在,依舊是如此。每次離開之前,我媽媽總會說讓我們好好上學,該用錢的地方別舍不得。這話說了十幾年了,卻每次都能讓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
?七月份我爸送我來南京,因為家里有事,他走的很匆忙,我甚至沒有來得及和他好好地道個別。我爸是個挺嚴肅的人,也不會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他怕我一個人在南京吃苦,臨走前還是硬給我塞錢,其實在來之前他已經給我的賬戶存了5000塊。我知道這錢對于他們有多么的來之不易,可是他卻從來沒有心疼過。他走了以后,我雖然很難過,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哭,不能讓他擔心,所以我一直在壓著自己的眼淚。有人說過,眼淚是懦弱無能的表現(xiàn),可是在親情面前,我一直是個懦夫。
?除了父母,二十多歲的我們經歷的最多的就是和朋友分離。當然,這其中也包括為了升學而不得不做的告別。為了升學,我們從一個熟悉的地方換到一個新地方,也認識一群新的朋友。而我們所有人都要經歷“老朋友不懂你的近況,新朋友不知道你的脾氣”這個尷尬的過渡。所以我們在這段時間里往往會迅速地成長,但是在你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后,你在這段時間所經歷的成長會迅速地倒退回到從前。
?其實說了這么多,我也沒有說到送別的精髓,總而言之,要珍惜現(xiàn)在還有人給你送別的機會,因為等你再大一點,為了成長,為了生活,你要一個人經歷所有的苦痛和磨難,而在你需要成長的這段時間,連有人給你送別都會成為一種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