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闕,表面上遠離朝堂,實際心系朝局形勢,未有一刻遠離。他重情重義、一腔熱血,卻生生被現(xiàn)實澆了冰水,冷至心扉的寒意,讓他想以極端手段了結(jié)他曾經(jīng)付出真心的天下。他,也是《瑯琊榜》中心守情義的代表。
友情觀
如果說靖王堅守著他與林殊的友情不肯放下,那言闕又何嘗不是深切懷念著他與林燮和皇帝昔日的情義?
那時,青春年少,為了還是皇子的皇帝,他與林燮甘冒生死,一次又一次地幫他化險為夷,助他登上至尊的寶座。
那時,意氣風發(fā),為了幫助昔日的好友,今天的皇帝,他只身穿營而過,刀斧脅身不退,以三寸不爛之舌,瓦解了五國聯(lián)盟,挽救梁國于危難之際。
可誰知帝王無情,不管是對昔日的愛人還是友人,甚至自己的親子,都能狠下殘忍的雙手。
他不能救自己最好的朋友林燮,也不能勸說皇帝改變心意。為了言氏一脈,他只好遠遁紅塵,不問世事。但是,心卻從未放下。
皇帝多疑寡恩,朝局黨爭紛亂,朝臣不思實務,只以揣度上意、固權(quán)守位為已任。眼見好友如此,言闕心痛不已,籌謀多年,想到以一場“死”來結(jié)束這一切。
于是,他策劃了一場“爆炸謀殺”。他通過他掌握的信息利用戶部官船夾帶“火藥”,并以太子的“私炮房”做偽裝,成功弄到足量的火藥。然后又利用法師放置火藥、引信,打算在年終尾祭時炸死皇帝。
因為他不想看到昔日“以天下為己任”的好友變成受世人唾罵的皇帝,他不想讓皇帝一錯再錯,最后使得大梁江山毀于皇帝無休止的謀殺忠良、無端猜忌之中。
言闕的友情觀,就是陪著你實現(xiàn)理想,幫你矯正過枉。如果好友不是皇帝,他一定會極力勸阻好友的任性妄為,可是,他是皇帝,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他就算親手摧毀他,也絕不眼睜睜看著他走向錯誤的深淵不能自拔。
愛情觀
言闕的愛情觀值得敬仰。他深愛著林燮之妹林樂瑤,也與她心心相印。可是,身為好友的皇帝卻要搶奪樂瑤。面對好友和愛人,他選擇了犧牲,把樂瑤拱手相讓。
有人說,他這樣做豈不是很傻。我想,如果那個人不是皇上,他一定會奮力相爭。可是,他是皇上,他可以背信棄義,不顧友情,言闕卻不能看著樂瑤與他同赴黃泉,于是,他只好放手。
在剩下的人生中,他的愛就變成“只要你好,一切都好。”
他看著樂瑤一步步封為“宸妃”,生下皇長子,又被陷害,自殺身亡,心思跟著樂瑤的生活起伏波動,卻忽視了為生子而死的妻子,濡慕之情的兒子。
他守著“朋友妻不可欺”的本分,可是卻被朋友的不珍惜傷得體無完膚。他何嘗沒有過后悔,他多想當初能阻止這一切。可是,斯人已逝,除了深藏著心底那份痛處別無他法。
言闕的“愛情觀”是隱忍的。他深愛,卻又把愛放置心底,即便過去了幾十年,他的心中仍然停留著初見的美好。心底深深埋藏的愛,陪伴他走過了人生的漫漫長路。
人生觀
蒙摯說“功名在心不在名”,言闕又何嘗不是?
他堅守赤焰軍人的清白,不僅僅因為林燮是他的好友,樂瑤是他的愛人,祁王是他心愛人之子。更因為他心中有大義,看得清真正的是非曲直。
他期待皇長子祁王蕭景禹設想中的大梁江山,他愿意為大梁的繁華安定付出自己的心血汗水,他期盼百姓安康、國富兵強,他希望政治清明、激濁揚清。
當現(xiàn)實把夢想抹殺,期待如同玻璃一般片片碎在自己的面前,無力改變現(xiàn)狀的無奈,只能讓他扼腕嘆息。是啊,除了嘆息又能怎么辦呢?
梅長蘇與靖王的出現(xiàn),仿佛四面漆黑中的一點燭光,微弱昏暗足以激起心中深埋的那一絲豪情。為了不滅的大義,他甘愿拋卻自身的榮華。
當朝皇后是他的親妹妹,譽王是皇后的養(yǎng)子,只要他愿意,譽王繼位,恐怕今后是更加尊貴的身份。可是,他知道譽王的性情跟當今的皇帝如出一轍,根本不能給百姓帶來真正的福祉。他連中立都做不到,卻盡全力扶持靖王。
對于言闕來說,個人榮辱,自身成敗又算什么呢?他把國家的位置、把人民的位置全都放在了自己之上。他的心擺得正,身立得直,路走得坦坦蕩蕩。
如果一個公務員能做到言闕這一點,也算是個有風骨的人了。在位時,竭盡全力,不在其位,也絕不為了一己私利站在正義的對立面。堅守心中的大義,不為親情所累,活得瀟灑坦蕩,真性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