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排斥別人抽煙,但是請不要給我發煙。
1.
說起“抽煙”這個話題,還蠻有意思的。
我現在的兩個合伙人除了是酒鬼,也是十足的煙鬼。而我對香煙完全不感冒,自然也體會不了他們抽煙的快感與喜悅。
他們雖然已經習慣了抽煙的時候不給我發,但是偶爾還抱有僥幸心理,比如有時候擼串喝酒,自認為我的警惕性已經被酒精麻醉,趁機給我發煙。
但最終還是沒有得逞。
由于他們跟我都是摯友,所以也就沒有多余的負擔。拒絕也就拒絕了。
之前也會有很多陌生人,或者是朋友的朋友給我發煙,我一直都是拒絕的。我根本不在乎他怎么想,跟我沒半毛錢關系。不過尷尬的是,這就導致我一直在抽二手煙。
雖然我覺得抽煙并沒有讓一個人的魅力值有多少提升(呼吸道疾病發病率肯定提升了),但是只要沒礙著我的事,就跟我沒關系。
2.
我不清楚國外的社交。國內成人世界在非正式場合,見面基本都會先發煙。而且,發煙者還要保證自己的香煙品牌,價格以及調性不能太次,否則會適得其反,還不如不發煙。
基本的標準就是『煙越貴越好』。
要是你拿的是某個國外品牌,或者是軍隊等機構特供香煙,這就更有格調了。這次的非正式會談就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要是對方不抽煙,這還是蠻尷尬的,因為你沒有了話頭,同時還要忍著自己的煙癮。而且,尼古丁會讓人神經放松,更容易被打動。
3.
高二的那個夏夜,我心血來潮去學校對面的小商店,買了一只煙(那個商店的煙可以單賣),猛吸了幾口就扔掉了,覺得很無聊。
當時也沒有什么煩心事,就是單純想抽一口。就像突然想吃泡面一樣。而那也是我小學抽煙以后再次抽煙。
從那以后,雖然很多人都給我發過煙,我都沒接過,不管關系多么鐵。
直到前幾天,我抽了一只別人發的煙。好像是黃鶴樓,那種細細的香煙。而且第二次去拜訪那個人的時候,我又抽了第二只。
原因是什么呢?
很簡單,那個人可以幫助我們接觸到一些領導層,這對我們團隊的項目非常重要。
抽幾支煙死不了,但是項目成不了我們肯定會死。所以我必須照顧到這個關鍵人物的每個細節,一定要把面子給足。
我毫不猶豫地接過了黃鶴樓,后來哥們兒還驚奇我居然抽煙了。
貧窮的年輕人最廉價的就是身體和原則。
4.
我只記得我第一次抽煙是我爸給我點的,說起來很厲害的樣子。其實也沒有啦,當時是除夕夜,我負責放鞭炮,為了圖個吉利,大家約定俗成盡量趕在零點放炮。
但是,我怕直接拿打火機點會炸到我,所以就需要一個工具來拉長我與引線的距離,留夠我跑開的時間。于是,我爸就隨手抽了一只煙塞到我嘴里。我當時也是受寵若驚,因為我純潔的心靈一直認為香煙是成人玩具(嗯,別瞎想)。
再說了,爸爸!父親!香煙也很短啊喂!跟直接拿打火機點有什么區別么→_→
我爸也沒管那么多,只是迫切地想讓我成功吸入人生第一口尼古丁。我早都忘了第一口是什么體驗了,好像也沒被嗆著。不過我確實被鞭炮炸到了!
后來,我也沒染上煙癮。上小學的時候,我跟小伙伴也偷偷抽過幾次煙。那時候的場景是小伙伴的爹媽沒在,我們一群小學生圍著一臺小彩電,每個人聚精會神面色潮紅,上面播放著香港經典三級片,稱贊老一輩香港表演藝術家精湛的演技。
現在長大了,再也沒看過藝術氣息濃厚的香港三級片。
而且以為長大了沒有人可以逼我抽煙。
沒想到現在被逼著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