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婆婆媽媽”,并列式成語,形容人動作瑣細,言語啰唆。為什么把“婆婆”和“媽媽”放一起呢?應該是兩位都是女性吧,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婆婆媽媽”的主語應該是“我——媽媽女兒,婆婆的兒媳”。這個“我”如果是行走職業江湖的女子,孕育了孩子以后,這個家基本都需要一個后勤部長,油鹽醬醋茶,酸甜苦辣咸,管務孩子,操持家務。當然,時間合適的工作自然不說,上班時間過早,下班時間過晚的女子都需要后勤部長。也包括一個從小沒操持過家務的女子,如果家里親戚多,孩子多,不特別崇尚個人空間和個人自由的女性,也需要后勤部長的幫忙,不然會累到性情毛躁,一地雞毛,脾氣都能發生變化。如果家有二孩兒,更需要老人幫忙。當然,也有很多時間剛好合適,自己也能理清頭緒操持家務的女子自然例外。
? ? ? 一個媽媽,在兒子結婚后,立馬就華麗麗搖身一變,有兩重身份,兒子的媽媽,媳婦的“婆婆”。兒媳婦一生孩子,這個媽媽,又華麗麗瑤身一變,有了三重身份,奶奶,媽媽,婆婆。當奶奶不好當,有時候需要天天聽到叫“奶奶”得付出太多的精力,還有大把的時間以及原本的自由。如果孫兒一召喚,這個奶奶身體允許,吃苦耐勞,看孫子就似一朵花的老太太,基本收拾收拾幾件衣裳,拿上貴重的金銀首飾,門兒“當兒”一鎖,就來聽“奶奶奶奶”聲了,一聽聽好多年,有的老太太聽一輩子。如果這位老太太生了兩個兒子,老太太在老家鄉,兩個兒子在不同的新地方安家落戶,兩個兒子又前后腳兒生了兩個孩子,那么老太太和老爺子去哪個孫子家也需要協商,有時候也飛起小小雞毛幾根兒,商量后雞毛就落地了。
? ? ? 對于奶奶和孫兒在一個地方的家族來說,要好辦得多,早晨來聽“奶奶”聲兒,伺候孫子,晚上走到自己獨居的地方,也能自由放松一下。對于奶奶和孫兒不在同一個地方的家族來說,也許爺爺奶奶就需要背井離鄉,投奔孫兒的家,來照顧孩子,幼不離身三年,三年幼兒園,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這12年一過,基本就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歲,回去吧,孩子們又不放心,只好別過鄉黨和老屋,一直在外了。
? ? ? 我的“婆婆”屬于第二種情況,自己老家,兒子新家,兒媳婦老家都不是一個地方。我的媽媽華麗麗搖身一變有三重身份后,帶自己孫子了。我的“婆婆”來我家看她的孫子(老家,孫子孫女統稱為孫子)了。婆婆性格剛強,在外絕對是不吃虧的,在家卻是忍耐得了孩子們,孩子們有時候磨蹭,有時候說話不中聽,有時候要求高,婆婆照單全收,默默奉獻。婆婆硬氣的性格隨著歲月也磨平溫和了很多。
? ? ? ? ? ? ? ? ? ? ? 千變萬化
? ? ? 每天早晨六點準時起來,熬粥炒菜烙餅,只要孩子們喜歡吃,雞蛋餅烙了一張又一張。最先開始,婆婆家吃得飯苦咸苦咸,菜式也少,自己不覺。在我坐月子的時候,我媽媽來伺候我,我媽媽是做飯的大廚,婆婆天天在廚房里幫忙,我老家的蒸土豆丸子,搟豌豆雜面,燉羊肉,婆婆都學得很好,菜式漸漸豐富,菜的顏色逐漸從單一的醬油色變得花紅柳綠。后來,壓饸饹面,醬牛肉,大燉菜,都做得非常好吃。更別說她拿手的手搟面,包餃子,餛飩了。婆婆善于改變自己的思維,善于學習,樂于學習,經常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們家最先開始是我做飯,自從我調動單位以后,工作忙碌了起來,婆婆搖身一變,立馬變成了掌勺人,后勤部長。家里孩子的衣服從來都洗得干干凈凈,疊得立立整整。家里只要找不到什么東西,找婆婆,肯定能找到,她記性非常好,東西從來不亂放。誰的衣服破了,找婆婆,針腳細小密密縫。誰要想吃什么,只要告訴婆婆,立馬去超市買去,要么自己做。經常說,不累不累,在老家的時候,一天走20里路。
? ? ? ? ? ? ? ? ? ? ? 奉獻精神
? ? ? 這幾年來,孩子學畫畫,學鋼琴,都是婆婆接送,下午我下班晚,有時候下班回來累到葛優癱,愛人更是喜歡自己的科技工作(養家糊口),每天加班到八點半。在孩子小的時候,婆婆就告訴我們,你們一周也累了,周末我看孩子,你們出去玩吧,于是我們這對新手爸媽看電影,逛大街,吃飯,去壩上草原去三天。婆婆從來不抱怨一句,這個媳婦怎么下班回家還不看孩子,從來沒有在兒子跟前說一句媳婦的不是。記得孩子小時候,醒來哇哇哭,婆婆說了一句:“我可聽不得孩子哭,于是走過去就把孩子抱了起來。”有一次本來我準備去送孩子學鋼琴,因臨時有會回不去,我給婆婆打了電話,婆婆直接就去送,我回來以后看到案板上放著煮的芹菜和胡蘿卜丁,飯到嘴邊,還沒吃上就去送孩子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又有一次,我從單位直接去學英語的地方,婆婆把孩子給我送過來的時候,帶著煮好的一盒餃子,熱熱乎乎,孩子去學英語,我吃著餃子,心里的感動無法言說。我的媽媽經常教育我:“你要知道什么是好,老人們給你做著飯,看著孩子,你踏實上班有個去處,孩子健康,天天回來有口熱飯吃,你可得會惜福。”從小,我媽媽就告訴我,在哪里算命,算命先生都說我特別有福氣,我從小到大,就變成了那個大家眼里的特別有福氣的人,算命先生說我“富婆家,富娘家。”我至今不知道這是算命先生說的,還是媽媽信口拈來,媽媽從來不咒罵孩子們,最多催我們天天早起,批評來批評去,就讓我們好好學習,舍不得我們干活和吃苦受累,學習也受累,可能她覺得學習之苦比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好吃一些,因為她不識一個字。爸爸經常說:“我們掙了一輩子的家當,都留給你們,你爺爺那會給我們了,我掙的給你們,你奶奶,我一年能給他多少,老人能花多少錢?就吃喝醫藥。所以言語上要讓老人舒服,辛苦了一輩子,言語上再受氣,那就太對不起老人了。” 是啊,老人們對孩子們的奉獻有多少,我們給予老人們的有多少?每每想起這些,感動感恩,一輩輩傳下來的的扶持精神,我們從行動和言語上都要讓老人們覺得舒服,老人(老家叫婆婆公公叫老人,我們老人的意思就是我的婆婆公公)們的時光都給了孩子們,奉獻給了家庭。
? ? ? ? ? ? ? ? ? ? ? 新時代的婆婆
? ? 婆婆從來不參與我們的新生代家庭的家事,我們的財務,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向,我們的穿衣打扮,都不過問,問公公婆婆的意見,他們總是說,你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定,我們不拿主意。我們掙多少錢,人情門戶(門戶為禮金),婆婆公公從不過問。她給自己定的工作就是后勤部長,買菜做飯,接送孩子,對孩子們竭盡所能的好。婆婆節儉持家,從來不挑,過年過節買件衣服給她,總是說,“不要浪費錢,多攢點,以后你們用錢的地方多著呢。當孩子大了,你們老了以后要多多享福。”有時候,我們坐在電腦前嗑一把瓜子,吃一個橘子,婆婆看到瓜子橘子皮,立馬拿過垃圾桶來;早晨的早飯給孩子放窗戶外晾好;吃餃子遞過醋來;包餃子餡兒有五種,孩子愛吃的黃瓜肉餡兒,木耳餡兒,白菜餡兒,芹菜陷兒,蘑菇餡兒,從來不嫌麻煩,做什么事情從來不偷懶,附近超市所有的宣傳單比較一遍,看哪里的東西更便宜一些……?
? ? ? ? ? ? ? ? ? ? 愛學習的婆婆
? ? ? 婆婆愛學習,只要孩子在家,是不開電視的,讀完了《魯濱遜漂流記》,孩子學英語,在外面等待的時候看完的,《大秦帝國》三卷,睡前看完的,《寫給孩子的成語故事》《寫給孩子的中國歷史》,我要是買一本書回來,“我看看你在看什么書。”翻翻我的書的封面。買了兩本心理學書籍,婆婆說:“我就翻了幾頁,這本好,那本退了吧。”一本是聯系生活的,一本更專業一些,我也覺得那本更專業的對于非心理學專業的人來說有點難懂。《小學生75首必備古詩詞》每天拿起來讀。基本上,我們看什么,婆婆就看什么,跟她的兒子討論《魯濱遜漂流記》里的魯濱遜從口袋里掏出來的大麥最后長成了一大片麥子,人要有信心和希望……
? ? ? 婆婆的口頭禪是;“不是”,你要跟她聊天,她總是以“不是”開頭,最先開始也是聽不慣,她的兒子就問“不是那是啥。”婆婆說“是”,第二句話,又從“不是”開始,習慣就好。
? ? ? 人和人相處,一年中,不是每一句話都能讓對方滿意,對于孩子,朋友,老人,同事都如是,但是,人和人之間的摩擦是暫時的,待人的好卻是長久的,用待人的好去融化小小的摩擦和矛盾,才是相處和生活之道,多多記住身邊的人的好,那一個個讓我們感動的瞬間,有好的一句話,一個握手,推薦的一本書,吃的一餐飯,勸解的一句話,在你不在的時候,幫你掃尾,在你需要協助時,立馬下座位幫你。身邊太多感動的人和事,印記在心。
? ? ? 記住別人的好,心中就是愛的桃花源。人,只有求同存異,才讓我們生活得更平衡,多念別人之好,感恩身邊幫助自己的人。我常常想,一路走來,太多人待我太好,父母之恩(養育之恩,另,馬上給我宅急送送來一只羊),愛人的摯愛,孩子的黏愛,朋友的貼心貼肺,身邊我的貴人給我太多的啟示,工作生活以及孩子的教育,同事工作上包容和支持幫助,每天生活在感恩之中。
? ? ? 感恩生活,世界這么大,人這么多,相互扶持,走了一程又一程,這樣的一程又一程才充滿歡喜,惟愿長輩們安康喜樂,身邊所有人幸福美滿。人生不易,扶持走過。
? ? ? 我們的父母年輕時都艱苦。
? ? ? 婆婆公公是家里的長子長媳,公公年輕時一表人才(有照片為證),飛行員考過,因當時家里成分不好,所以遺憾去不成。后來加入部隊,去了老撾,加入高炮十五師,有一次帶著耳機,聽見耳機里有雜音,趕快扔出去,耳機立即爆炸,驚險!從老撾打仗回來,分配了電廠的工作,結了婚,育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因為要孝順祀奉父母,照顧家里兄弟姐妹,電廠工資低,所以辭了工作自己干,包過車,耙過地,婆婆跟在后面幫忙,操持著一家人的生活,老人治病,兄弟姐妹們結婚,孩子上學,聽愛人說,那個年代,最艱苦的時候,炒菜只滴一滴油…….
? ? ? 光陰似箭,歲月荏苒,轉眼就是七年,這七年過得很快,歲月太快人易老,我們家從五口人,在時光里走散了公公,變成了四口人,心中凄凄然,婆婆說;“十年前第一次生病時,我的眼淚已經哭干了,我知道這一天會來。”堅強如故,每天帶她的孫子,最近配了滿口牙,吃飯要適應,也是心疼。婆婆喉嚨口有時候覺得有點堵,我帶她去安貞醫院看了心血管科,耳鼻喉科頭頸,心血管科需要吃藥調理,耳鼻喉科頭頸科沒事,我說:“這樣看病就算看好了,看完病說沒多大事,就是最好的看病。”我們家皆大歡喜。
? ? ? 一路走來,一路風景,因有長輩的提攜,幼輩的依靠,我們才有了價值感,中年,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