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告訴你,寫出一本書或者一篇論文,不用花費很多精力,你會相信嗎?
很多人大概會以為自己又碰到了成功學之類的騙子,以包治百病的噱頭來騙智商稅。
但真的有一個人,用接近零的成本,完成了公務員到大學教授的華麗轉身。
他就是德國社會學家Niklas Luhemann,他用這套零成本的筆記方法,在30年的時間里,出版了58本社會學專著,每一本在各自的領域都具有開創性。這還不包括,他寫的論文,發表的文章,還有譯著。有朝一日,大學請他去做教授,讓他敘述自己的履歷,他做了世界上最簡潔的簡歷。
我的項目:社會理論研究時間:30年 成本:0
在他死后,德國有一個專門的小組在研究他的筆記系統。
S?nke Ahrens 把對這套卡片盒筆記系統的研究成果,寫成了一本書。書名叫:《How to take smart notes》,而最近,人民郵電出版社組織了這本書的翻譯,引進了中文版:《卡片筆記寫作法:如何實現從閱讀到寫作》。
作者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教育哲學講師。教授學生、學者和專業人士如何管理時間、決策和個人成長。著有獲獎作品《實驗與探索》。在2021.7.10的時候也在全網和譯者陳琳還有其他幾位嘉賓一起做客人民郵電出版社的直播,和我們大家一起詮釋盧曼的卡片盒和其他筆記的區別。進一步讓大家明白要如何使用好這個工具。
那么,這本書到底在講什么呢?
盧曼說:“不寫,就無法思考。”
這句話奠定了本書的主題,那就是用寫作來激發思考。所有的討論都是圍繞這一點。
有的時候,我們閱讀的時候總是會有靈感和共鳴閃現過,我們不以為意,以為等我們要下筆時再寫出來便好。
誰知不用等到下筆,幾秒之后,新的想法便會覆蓋掉前面的想法,你想破腦袋也想不出剛才讓你自己都驚訝的靈感具體是什么了。
所以,寫下來才是最真實的。
就如同《卡片筆記寫作法》里面說的一樣,寫下來,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所讀到的東西。你以為你看懂了,但是要你寫下來,你卻無從下手?
只有動筆之后,你才能把你頭腦中那些雜亂無章的想法整合成文字輸出,看到自己是怎樣思考的。同時寫下來更有助于你記憶你讀到的這些東西,因為你不僅僅是在讀,你在讀的時候也用自己的語言去和作者進行了對話,使自己參與進去,輸出自己的想法。也讓自己的想法變得更具體,對自己更有意義。而且發布出去的話,也讓別人看到,有的能引起別人的共鳴,有的會引起別人的疑問,這時候也能讓你看到自己的盲點或者不足之處,從而進行改善。
只有寫下來,才是真正開始內化你所讀到的東西的開始。
而寫作的載體就是卡片盒,卡片盒就是你的第二個大腦。
卡片的重點就是保持精簡,這就需要鍛煉我們的抓取重點的能力了。
一句話內字數越少,包含的信息量越大,這句話的干貨就越多。當然,要以自己和別人都看得懂的形式去寫,而不是寫文言文這種要閱讀門檻的文字。
畢竟我們的卡片寫作就是為了后面的主題寫作能夠使用,而寫出來的文章一般都是給大眾看的,需要語言表達精準而明白,而不是用高深的專業用詞去糊弄別人。
每張卡片的寫作越是精簡,后面越可以對應到不同的應用場景。這張卡片的使用頻率也就越高,使用越頻繁,我們就會越加頻繁地去思考它,改進它,使它更有深度,便越能更頻繁地使用。
這就是卡片寫作的奇妙之處。
每一次都集中注意力寫好一小段,保持語言的精煉和直擊重點。
所以卡片不能寫得太長,限制卡片的長度,是保持卡片寫作的不二秘訣。
卡片盒是什么呢?
卡片盒分為文獻卡片盒和主卡片盒。
而組成卡片盒里面的卡片,分別是閃念卡片,文獻卡片,永久卡片和項目卡片。
卡片和卡片盒的關系大概如下。
1.閃念卡片(“收集箱”,一兩天內處理它)
2.文獻卡片盒,文獻卡片(書目信息+簡要筆記)
3.主卡片盒(讀閃念卡片和文獻卡片,歸檔、鏈接、索引,做成永久卡片。)
4.項目卡片(項目結束后即可丟棄或存檔。)
而使盧曼卡片盒區別與其他卡片筆記法的重點就是鏈接。不同的卡片能相互鏈接,形成屬于你自己的知識網絡。
重點在于我們反復地思考和鏈接自己的想法,來形成自己的文章和體系。
實踐重于理論。把自己的卡片盒建立起來,就是對這本書最大的運用。
“做個筆記,并將其添加到你的卡片盒中。新卡片會進一步改善已有的卡片。每一個想法都會增加群聚效應的臨界量,最后你可以把一個個單純的想法集合起來,變成一個想法生成器。”
里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閱讀來寫文獻卡片,重點是用自己的語言來寫,而不是照抄原文。
很多人覺得劃線,摘抄就是在記筆記。其實不是的,我們看看以前做得那些筆記,有多少是我們會多次去回顧的?最多看幾次,就把它們忘到腦后了。
所以記筆記,不僅僅是記筆記。重要的是我們要通過閱讀去理解書中說了什么,然后思考這個對我們有什么用,接著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寫下來。這才是讀書筆記。
記筆記只是一個動作,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加工的成果。
這也是筆記卡片盒之所以被人推崇的原因,你將所看所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納入自己的體系之中,通過思考,把它和之前的筆記鏈接起來。不同的筆記之前可以自由組合成不同主題的文章,持續地輸出你自己的觀點,為你這個人發聲。
這才是記筆記的目的,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而不僅僅是記過就忘的信息。
為什么要堅持用?
有的人可能覺得寫一張卡片很容易。但問及他寫了多少張卡片卻說不出來。重要的是做起來,而不是說說而已。
華羅庚說過:“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比魏问虑?,最終都要向簡單去發展。
我們應該專注于事情的根本,看到最核心的部分,去攻克它。這才是重點。
就像有人學繪畫一樣,買了紙筆,買了課程,開始學習。但學繪畫的重點是什么?是開始畫?。〔还墚嫷煤貌缓茫匾氖情_始畫,然后在畫的過程中堅持下去。
之前看到一個真人故事,就是一個撿垃圾的大叔學油畫,被很多人嘲諷,被人圍觀。但他還是不忘初心,一直畫著心愛的油畫,最后越畫越好。甚至畫出了名聲,也畫出了收入。
所以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看得到這件事情最根本的是什么。是那個核心的行動。正如這本《卡片筆記寫作法》,重點就是看完書后,了解完如何做這個卡片盒之后,開始行動從一張張卡片開始寫起。
書讀完了,想想自己到目前為止,寫了多少張卡片呢?
如果課程都學完了,但放下書就忘了卡片寫作這回事,那么這些花出去的時間和金錢都相當于打了水漂了。
寫完后,還要把這些卡片鏈接起來,這才是最考驗人的地方。
卡片盒能將我們頭腦中那些散落的珍珠一個個收集起來,然后再找合適的時機,把相互聯系的珍珠一個個串聯起來,形成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鏈。
而要養好那一個個珍珠,需要我們的思考,不僅僅是看完書后隨意的劃線或者摘抄,而是看完后再通過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對其進行加工,形成自己的想法,將之寫在卡片盒內,再高頻回顧,反思,再進行加工。才能形成一顆顆璀璨奪目的珍珠。
所以我們要利用好卡片盒這個工具,讓它將我們的想法好好地收集并且保存起來,通過不定期地回顧修改刪除,來確保我們的想法如珍珠般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