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看到這個題目,我在內心里不由地默默點頭,甚至于我覺得后面的這個問號換成個感嘆號,效果也許更好。更為重要的是,就是因為沒有被逼到絕境,所以我找到了個看似無懈可擊的理由來為我的散漫與拖沓踐行:人都是被逼出來的嘛!
各位看官,想必你們僅僅讀到這里,內心定會有千萬只草泥馬在奔騰吧?這世上怎么會存有如此齷鹺的物種呢?看看,不經意間,我的那個“人”的稱謂都被你們給無情地剝奪了!但不幸的是,這的確是事實,這種邏輯不僅適用于我,也適用于每一個人,只不過我用了一種諷刺的表達形式來吊起了各位的抗拒情緒而已,說到底,這是我們內心深處默認但卻羞于去承認的一個真相罷了,我們所抗拒的其實是那個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但在關鍵時候卻會跳出來阻礙我們前行的自己!而當某一種力量超越了這種抗拒感本身時,那個最真實的自己就會被逼出來,我們就會沿著這股力量的方向走向未知的精彩。
然而,這種力量的現身方式更多時候卻并不那么美好,甚至會很殘忍,比如被心愛的戀人拋棄、事業上的一次受挫、突遭家庭變故等等,當然這種打擊會讓人沉淪一段時間,甚至變的孤僻,自卑。大多數人不可能一下子從這種傷痛中走出來。但請相信,一旦我們從這個泥潭中走了出來,前面就會有一個更新的自己在等著我們。
我的一個同學在大學期間,一次從家到學校的途中,不幸地遇到了一個營銷詐騙團伙,身上帶著的五千多元現金被悉數騙走,等到發現真相時,已經被這個團伙所控制,但他堅持不懈,幾經輾轉終于擺脫控制,才得以返回學校。自此之后,原本活潑善良的他一下子像換了個人似的,變得沉默寡言,消極自卑,最后不得已只能先退學回家。然而其內心的陰影還沒有消散,他的母親三天兩頭地給我打電話詢問他的蹤跡,我能從電話另一端那急切,慌亂的話語中感受到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揪心擔憂。
之后,他通過關系謀到了朔州一家電廠的正式工,這原本是件高興的事情,但沒多久,他又辭職不干了。我正在疑惑的當口,就傳來這個家伙加盟韻達快遞,自主創業的好消息。聽說生意很不錯,我有一次去看他,從他的笑臉上,我能夠感受到他已經從陰影中完全走了出來。當然,我不否認,他最后選擇創業,肯定還有別的因素在內。但放棄一個尤其在我們這邊會認為很體面的工作,而毅然選擇去創業,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與頭腦,更要有巨大的勇氣!而這種勇氣的源頭一定與他上大學時的那次遭遇有關,相信他再回首那次的噩運時,一定會是另外的一番感受 回首我同學的這個案例,可以想象在他萌生創業想法之前,大學里的那次遭遇就如一個夢魘在他腦海里揮之不去,所以他不想上學,逃避回家,更討厭上班,他想逃,但根本逃不掉,那是活生生的事實,更是活生生的自己呀!在逼到絕境之時,幸而他沒有選擇結束自己,而是選擇去創業,創業途中的那些挫折,那些未知的風險,需要的前期準備讓他根本無暇顧及那個噩夢,而當創業的成果帶來的成就感徐徐來到時,帶給他的最直觀的感受便是:我戰勝了那個惡魔!或許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那次遭遇更多的應該是感激!
當然不得不說,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因此而選擇結束生命來尋求解脫,畢竟這種外在的刺激,來的太突然,讓人猝不及防,寢食難安。但請相信災難只要打不倒你,只會讓你變得更堅強。這種不幸恰恰是人生最大的幸運,因為它能讓你放下那些與生俱來的優越感,痛定思痛地反思自己,并洗滌掉那些浮躁的雜念,還原成一個更真實的自己。
有句話叫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何?因為從小的貧窮會讓其食不果腹,缺衣少暖,他不得不放下所有的矜持與尊嚴,來維持最基本的生計,否則就會面臨被餓死的困境。自童年起會讓其所走的每一步都踏實并篤定,因為除此之外,并沒有更好的出路。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對社會的認知會更加深刻與真實,相應的對機會的敏感度與把握能力會更加突出,更容易在社會上立足甚至有所發展。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比比皆是,就算沒有成為某一個行業的翹楚,也比我們多數人過得要好,而究其根源,都無外乎是童年時期的貧窮帶給他們的源動力,他們從小就被逼到了絕境中,能夠比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吃不飽飯的滋味,在這種危機意識下,他們之后的生活只會越來越好。而換一種人生的角度來看,貧窮又何嘗是上天及早送給他們的最好的禮物呢? 或許有人會反駁,成長本應該是自覺的呀,也有很多人就是在主動尋找機會成功的啊?
當然,這個世界總是不乏主動去追求夢想的人存在,但我們需要去明白,有時候把人逼到絕境的并不一定是外部環境或者一次突發事件,更可能是人的思維困境。這些人往往能夠將他們所處的外部環境與他們自身很好的剝離開來,以一種開放的視角和更加理性的態度來看待二者的關系,甚至可以從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看到更多更遠的東西,換言之,他們能更清楚地意識到,除去那些外在的東西,自身有多么虛弱與無力,這種潛在的危機感本身就是他們實現夢想的最大動力,能夠提高他們對機遇的敏銳的洞察力,最終走向成功。可以說,正是這種居安思危的意識把他們逼到了某種我們想象不到的思維絕境,并助他們最終走到最后。 但這些人在這個世界上畢竟只是少數,更多的人并不具備這種天分,可這絕不代表所謂的絕境不存在!很有可能這種絕境離我們很近很近,只是缺乏一個觸點,我們卻毫無知覺。現實的講,等有些問題發生時,想要補救卻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可以看到絕境的能力。以便在問題還沒有發生時,就已將其消滅于萌芽狀態。
但如何訓練呢?沒有捷徑,就是要不斷去經歷,不斷學習新的東西。周潤發在《開講啦》中也表達過一些類似的觀點:年輕的時候多吃點苦,年老的時候會過的更加舒服。是啊,大風大浪都經歷過了,還會有什么放不下的呢?但自從跟了老大以后,我還發現了一種更加低成本的方式,那便是閱讀。我時常會在那些人物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的越多越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與無力,再回想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時,會覺得不成熟并且很危險。而去親身經歷的話,不但不實際。從投入與產出比上看,也實在不劃算。所以閱讀的習慣能夠讓我看到自身更多的問題,意識到某些我還沒有覺察到的絕境,從而想辦法去讓自己避免或擺脫這種潛在的困境,并收獲到更美好的自己。 所以,我們要主動去尋找絕境,而非被動去等待絕境找我們,悲觀的說,萬一我們一下被打垮呢?成長的確是一件自覺的事情,但究竟何為成長?我的理解便是主動探索自身局限,尋找自身絕境,發現真我的過程,但愿我們不會再以“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為托辭,為我們自身的不做為涂脂抹粉,而要不斷積累經歷與閱歷,為明天更輝煌的自己掛上那枚成長的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