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的家長對于孩子的未來有個預期,心靈的寬度和深度決定了這幅圖景。我期待她尊重自己,善待他人。再次無意中拿起弗蘭西斯·培根的《人生論》和《隨筆集》,讓我對育兒這件小小的大事又有了新的感悟,因為這位哲學家的一本小集子積滿了人生智慧,因此分為上下兩篇來寫。
小小的世界公民他們應該是充滿:
善意
如何定義世界公民?“善”可能是第一特性。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世界。
“善的天性有很多特征。對于一個善人,我們可以由此去認識他。如果一個人對外邦人也能溫和有禮,那么他就可以被稱作為一個“世界的公民”,他的心與五洲四海是相通的。”——培根
這也是我和世界各地的友人相處后,感觸頗深的定義。任何被冠以世界之名的詞,都需要尊重去成全。
如三字經所言,“人之初,性本善。”其實小小的人兒,本為善人,因為周遭世界的樣子,和周圍的人們待人接物的樣子而潛移默化的變心了。
當小小的她,要去救起在地上四腳朝天的小瓢蟲,請不要攔著她;當小小的人兒,要為小螞蟻讓道,請不要攔著她;當小小的人兒,要去救起一只受傷的小鳥,無論多么麻煩,都請幫助她完成她的善舉......
這些小小的善舉,是成就她的格局的重要一步。
“如果她對其他人的痛苦不幸擁有同情之心,那他的心必定十分美好,猶如那能流出汁液為人治療傷痛的珍貴樹木——寧可自己受傷害也要幫助別人。”
如果她,憐愛伙伴而生同情之心,請千萬不要泯滅這顆美好的心靈。如果她,不辭辛苦救助伙伴,請不要計較小節而縮小了她內心的寬闊。
過度的求權利的欲望使天使們墜落過度的求知的欲望使人類墮落;但是為善的欲望是不會過度的。 ? ? ? ? ? ? ? ? ? ? ? ? ? ? ? —— 培根 《人生論》
對這個世界的善意的高度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就像個人的習氣決定了氣質;社會的風化決定了文化的深度與寬度。無論是培根還是比爾蓋茨,都對周圍的一切抱著無法想象的善意。
培養一個世界公民,他們可能會成為了一個領域的指路人,一個關鍵時代的推手甚至是敲響巨鐘的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有著無限的未來,有無限的能量去享受人生,尊重她小小的善心和延展她海闊天空的心靈是培養小小的世界公民的第一步。
勇氣
每次在給寶貝讀故事的時候,都會喚起你心中的勇士,總是想要試圖的回歸到孩童時期,完成一個未完成的夢想。可能是生活的游走和繼續,漸漸的磨滅了心中最初的勇士精神。
正是如此,我不想讓任何事情和任何理由,去阻止孩子的一顆天生勇敢的心。彌足珍貴的勇氣能為人生打開一扇窗,這其中的風景會讓你大開眼界又心靈震撼。
失去了這份勇氣,便只能沉淪了人生,并沒有什么不好,但是卻錯過了本該有的驚艷生命的風景。
面對愛情,捍衛友情,維護內心……需要的都是勇氣。
在這個時代,似乎你想要的都能得到,只要你用心勤奮;但是你的全面收獲,都取決于你的勇敢和一顆堅定的心。勇敢的做出那個你要打開局面的決定。堅定的走完你想要走完卻偶有猶豫的路。給自己和孩子一份勇氣,也許她們的人生際遇會價值連城。
熱情
我看到過最有意思的說法是培根在《隨筆集》中提到的:
“如果一個人強迫自己學違背天性的東西,那他必須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如果是學符合自己天性的東西,就沒必要安排固定的時間,因為他的心思已經飛到學問里去了。對于這種人來說,只要他能記得為別的事情和學習留下足夠的時間就行了。”
這應該就是對熱情最通俗易懂的解釋了吧。其實就是天性和靈魂相結合的一種對某種事物的求知若渴。
其實,一萬小時天才論似乎想證明成為精英靠練習是可以達到的。但是實際上成為一個領域的推手,似乎還需要些天賦和培根提到的這天性和靈魂中賦予的一些東西,那就都是對這個領域的熱情。
在中國,我曾看到我的鄰居捧著書本和孩子玩游戲,為的就是間歇的時間讓孩子多背幾首唐詩,或者是即將要考試的幾個要點。我驚訝,什么時候孩子的學習都已經讓大人的生活,如此狼狽不堪。
如果換個情景是孩子自己邊玩還在口袋里裝著一本寫滿唐詩的小書,在休息的時候,還能閑來坐在沙灘上看幾眼。這里的區別就是對知識的熱愛,或者說這份熱愛被扼殺了。
少了這份熱愛,一切的督促都是紙上談兵。天性使然,孩子們都愛玩耍,那為什么不把背書變成一種游戲,設置成為一種游戲讓孩子自得其樂,又熱情不已的學習了一定的知識。
教育就是引導孩子在任何情況下抱有熱情或者樂在其中的學習。這也是我在國外培訓為國際英語教師的時候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如果你的學生沒有熱愛你的課堂,那么就被定義為失敗的教學。
很多時候,有效的引導可以達到雙贏的程度,但是往往引導者會選擇一個較為簡易的方式那就是填鴨式,在教育學的理論中,這種方式是足以扼殺所有熱情的。因此用心的教育和引導是對家長最大的考驗。
小記
你也許認為你在培養一個孩子,其實你在培養一個世界公民。
善待他的善良,支持他做勇者,由他熱愛生活和身邊的一切......
我們一直都在與小小的世界公民相處,愿他們都能幸福美好的成為自己,成為熱愛世界的小小公民。
未完待續:再讀《人生論》有感|如何培養小小世界公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