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人而言,高考是人生的一大重要轉折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考早已不再僅僅是一場單純的“升學”考試,而是成為了一場通往“幸福”人生的“必經之戰”。最近教育部頒布的一項政策,似乎將這場戰爭提前了三年,讓“高考之戰”變成了“中考之戰”。中考分流政策今年開始嚴格實施。
中國從1983年開始便倡導并推動初升高“職普比”(即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就學學生的比例)實現“大體相當”,在1991年直接提出實現“1:1”。”在2021年的一項通知中,將職普比列入政府教育工作考核指標和督導內容,堅持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不動搖,對職普比低于45%的省份按要求落實整改,更是跟進了對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要求。中考分流政策的實施就意味著50%的初中畢業生將無緣高中,那這些孩子就意味著沒有未來了嗎?如何打破命運的標簽呢?中考生和家長們快來看看吧!
必須先了解中考生落榜生升學途徑有哪些?
1、選擇三年制的中專、職教中心、技工學校學習技術
這種學校直接的目標是中低層次的藍領就業,結合孩子的興趣和天賦選擇未來產業發展比較好的專業,不要選擇熱門的專業賽道,對于我們來說不具備競爭優勢。在選擇學校方面重點考察學校是否有齊全的專業實訓設備和專業的師資團隊以及學校的管理,如果有知名企業參與的校企合作專業重點考慮,沒有設備空學理論很難培養出技能型人才。還有一點有條件能去市中心經濟發達的區域上學的盡量選擇市中心院校,市區公辦院校所處位置的環境、人脈資源、圈子更具有綜合優勢。
2、選擇三年制的中專、職教中心、技工學校的大專本科對口升學班
三年制的學校學習的課程主要是以參加中職高考升學為主,直接的目標還是像普通高中一樣考大學,錄取分數相對于普高高考來說更低一些。我的建議是部分成績好一些的孩子可以選擇這個升學途徑,實現自己中考落榜的遺憾。但是如果覺得自己不具備優勢的同學可以不選擇這條路。
3、選擇三二連讀的中職大專合作班和五年一貫制的高職大專和技師學院
直接的目標是中高技能就業,拿大專學歷,對中考生落榜生這塊我的建議是能上五年制的大專盡量不要上三年制的中職,中國的產業升級對技能型的人才要求越來越高,企業的用人最低門檻隨著國家大學擴招也逐步卡在大專層次,上五年制大專既能學習更深的技能又能獲取大專學歷,反而是更好的長遠選擇。在選擇三二連段和五年制的院校和專業方面還是建議選擇人工智能、大數據、新媒體短視頻、智能制造、大健康等有發展前景產業的相關專業,有知名企業校企合作共建的專業往往是首選,企業能提供最先進的技術支持和實訓設備。
了解國家政策
教育部中考改革,上普高和中職的比例定位5:5,我們一定要理解國家改革的中考分流的目的,其本質就是篩選人才,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本科,國家最缺的是應用技能型人才,反觀中國教育陷入了一種以考本科為唯一改變命運途徑的畸形現狀,考不上普高就是差生。中考分流正是對學生自身和未來職業規劃做的一個清晰定位,中考落榜生這個詞本身就有問題,適合學職業教育的學生不需要在過多學習枯燥的理論知識,手把手的跟著師傅學習技能更會讓他們如魚得水。國家打通了職業教育的學歷晉升途徑,上職業學校一樣可以上職業專科、本科、研究生,而且文化課錄取分數更低,并不低人一等,拿下中級技工、高級技工、預備技師的技能人才將會是國家人才培養的方向。
了解自己的孩子天賦和興趣,找到孩子人生啟蒙的好老師
家長一定要鼓勵自己的孩子,給孩子自信,如果作為家長都看不起自己的孩子,那孩子永遠抬不起頭來,很容易陷入自卑的心態中。結合孩子自身的性格優勢、興趣愛好,合理的去引導孩子選擇專業,調皮的孩子未必不聰明,只是還沒有找到發揮他天賦的閃光點。
關于當兵的建議
2021年征兵新政策中提到,征兵對逐步取消對初中生的征集,最低學歷也是中專或高中;征兵對象以大學生為重點也成了各地政府及武裝部的考核重點,分配兵員主要分四個層次,首先是大學畢業生,其次是在校大學生,本科生優先專科生,剩下的指標才是中專生和高中生,也就意味著更多的士官干部選拔將在大專以上學歷層次中產生。所以建議選擇這個方向的同學盡量選擇五年制大專或者三二連段直接獲取大專學歷,第一可以節省時間,第二即使五年內改變參兵的意愿也可以學一門實用的技術,多了一種生存技能。
最后想和所有的家長和學生說:
在這個遍地都是大學生的時代,大學學歷文憑不再是金字招牌,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多如牛毛。家長更不應該被“老思想”困住,覺得不上高中是一件丟人的事!人工智能萬物互聯的時代已經來臨,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高標準化,企業招聘越來越重視實踐技能和經驗,上大學學一門有用的技術更會讓我們如魚得水,選擇校企合作專業,邊實踐邊學習,緊跟時代的節奏,掌握未來的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