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的過程。反映城鎮化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為城鎮化率,即一個地區常住于城鎮的人口占該地區總人口的比例。
一說到城市,最先想到的形容詞是繁華,因為那里有璀璨的霓虹,有入云的高樓,有如織的人流,不息的車流。它代表的是先進,是富有,像一個有力的年輕人。
再看看農村呢!似乎除了破敗的房屋,門前的棗樹,遠處的田園,就是一無所有了。它代表的是落后,是貧窮,是一個暮年的老人。
農村似乎總是站在城市的對立面上,和他對著干。就像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微妙關系。若是雙方交談起來,恐怕是誰也不會服誰,但是年輕人總是會更具好感,因為他是向上的,富有朝氣的。
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遷至城鎮,這推動了城鎮化。就如同上面的定義一般,城鎮人口比例越來越高。農村也就越發暮靄沉沉,在與城市的抗爭中一步一步敗下鎮來。城鎮化是符合大家期許的,帶給了我們更為方便的交通,跟充裕的物質條件。但是從此我們的生活中好像就少了點什么,生活的足跡大致也就是在附近的街道。想著想著,我總認為這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其實,我愛著原來的鄉村,那個我從小長到大的地方,于現在的環境,反而隱隱約約中存在著一種疏離感。
至于鄉村,他只是在加速地老去,于無聲無息之間。
我曾在河堤上沿著河流行走,那時河岸便滿是綠油油的百年老樹,結著奇怪的果,引來許多的鳥,現在沒有了,河流兩岸是新建的房屋,外墻還沒刷上,鮮艷的紅色袒露在外。我曾在老家門口的大空地上,用手撲著蹁躚的蝴蝶,現在我已認不清那塊空地,更不用說看見那些小動物們。我曾在用土磚堆砌的墻上放了一個花盆,里面的植物漫溢出來,就徑直在那墻上生長,一面真正的綠色的墻,也一直是我的驕傲,坍塌后亦是不知所蹤……在期間長大的我感到無比的充實。
不久以前在社團的會長競選上,一位朋友討論到當前農村的現狀,談到了讓農村就維持它本該有的樣子,那一瞬間就觸動到了我,仿佛這就是我的心聲。此時農村已經不是單純的農村,它仿佛成為了一個物件,多少人將回憶和情感寄托其上。
它是包容的,是溫柔的,也是治愈的。以前看到過一個小故事,講的是一個城市里的小女孩,像是得了某種疾病一般,畏懼學校,畏懼他人,長時間生活在不安之中,這嚴重影響了她的正常生活。她的媽媽憂心如焚,但是嘗試了很多治療最后都無效而終。所幸這位媽媽沒有放棄,最終,不知是哪里聽來的辦法,媽媽和小女孩來到了農村,在那里的生活讓小女孩有了可喜的變化,雖然并未完全治愈,但她的生活每天都很快樂。
我被這個故事感動了,想不到農村竟然還有如此療效。但是那里真的有可以自由奔跑的田野,彌漫著的青草與土地的芬芳,還有可以和你一起玩耍的阿貓阿狗。
就讓它維持原樣吧,它本來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