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一篇文章剛剛寫過堅持的重要性與誤區,就有讀者給我留言說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堅持不下來,比起掌握堅持的正確方法,他更需要讓自己堅持的辦法。根據他的描述,他并不是從來不努力,他努力的時候整個人就跟打了雞血一樣制定了許多的計劃。而每次努力沒多久卻又停了下來,除了感覺有點累了之外,他還說自己仿佛覺得夢想、未來、努力什么的都沒那么重要了。
這讓我想起了很多大學生的常態: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這個讀者就處于這種間歇性躊躇滿志的狀態。偶爾看了什么雞湯、聽了什么故事就突然間變得勵志的很,結果往往持續不了幾天,又暗自開始墮落,還告訴自己自己努力過了。
躊躇滿志固然讓人奮斗不停,但間歇性躊躇滿志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有害。墮落久了,人就會有向上奮斗的欲望,但是如果這種奮斗的感覺只是短暫存在以用來消除內心墮落的罪惡感的,那人永遠不會進步。就好像一個即將餓死的人馬上就要起身去動手為自己創造點什么,這時卻有人把一點可以緩解燃眉之急卻不能長久起效的食物遞給了他,周而復始,他就這樣在床上浪費了一輩子。
俗話說的好:你的努力千萬不能感動自己??捎辛艘粫r的志氣滿滿,你就被自己的努力所折服,不再愿意更進一步。
要我說:間歇性躊躇滿志是病,得治。
02
為了治好這病,我們就要發現找到病因。想想看吧,你都是什么時候給自己定下了不起的目標的呢?“2017我每周都要看一本書”“這學期我一定好好學習”“這個假期絕不睡懶覺”很明顯開學、放假、升學、跨年等這種生活發生較大改變的時候是間歇性躊躇滿志的多發期。
要問為什么,無非是我們太不了解自己了。每當我們開始了一段新的生活,我們就覺得自己的人生有機會得到拯救,打算以此為契機來一個屌絲逆襲、咸魚翻身。
可惜的是,不久之后我們就會和以前無數次一樣,發現其實不努力過的也挺好,手機挺好玩,游戲挺有意思,電視劇也挺好看。不是這世界套路太深,而是我們自己騙自己,我們并沒有在內心深處真的打算成為另一個人,而是只想著努力一會兒來告訴自己“我不是不努力的人?!?/p>
今天過去了還有明天,每一個新的開始我們都這樣度過,就這樣混到下學期、混到畢業,最后還要混到死嗎?
想要治好間歇性躊躇滿志,我們必須把精神上的進步和實際的收獲分清楚。我們有了想成為偉人的想法,拿著對未來十年的規劃這都不值得感人,更不值得炫耀。不僅如此,我們看到了凌晨三點的城市也沒什么好逢人就說的。這種講出來成為雞湯的話,只有嘴里叼著雞肉的人才有資格說。當你真的有所成就了再回頭感謝自己的一路堅持也不遲。如果沒有,那你的躊躇滿志不還是間歇性的嗎?
03
其實,還有一種情況會引發我們的間歇性躊躇滿志。如果你問當代網文中有什么東西一旦寫出來就有獲得大量曝光的機會但卻一直被人詬病,那一定是雞湯。不知何時開始,人們反雞湯的情緒愈發高漲,尤其是廣大的寫作者。
其實說起來,這事也不怪雞湯,雞湯也不是一無是處。雞湯可以作為一種文章的屬性,吸引人來讀、來思考,但一旦有人把雞湯當做文體,把一篇文章定義成“雞湯文”,這個人讀了這篇文章多半沒什么好處。有時候是作者的鍋,有時候是讀者的鍋,一篇所謂的純雞湯最大的功效大概就是激發我們的間歇性躊躇滿志。
這種來源于外部刺激的勵志感受,往往不帶有實際的經驗與方法,或者很簡單粗暴地告訴你“學習一萬小時就行了”。誰不知道努力堅持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多花點時間精力還用雞湯告訴我們嗎?
而正是這種短暫的刺激,讓許多人如獲珍寶,突然之間性情大發,隨著自己帶著誤區前行收獲不佳,外部刺激的功效也慢慢減退。那個叫囂著要改變世界的人有甘于被世界改變了,這不就是又一次間歇的躊躇滿志嗎?
所以,少讀雞湯,或者說,少把文章都當成雞湯來讀。勵志多了,人反而不愿意努力了。
04
間歇性躊躇滿志的人往往比那些真正有遠大目標而不懈努力的人更吸引眼球,對他們來說上進心是稀有物品,所以才會在到來之時格外激動。
俗話說的好:悶聲發大財。如果你真的不滿足現狀,或者意識到自己會在不遠的未來成為自己不愿意成為的人,就調整好心態慢慢努力。有句話說的好:你一定得努力,可千萬不能著急。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