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處女座劇組正午陽光出的新劇《歡樂頌》大火,作者塑造了五個性格各異的姐妹花,沿著不同的路走著人生,卻因為一棟樓相聚在一起。
這段時間忙,還沒來得及看劇。網上的評論倒是鋪天蓋地,不由得你不看。一開始是極其吹捧高情商,甚至劇中的樊勝美成了高情商代表人物被學習被楷模!當然個人也不喜歡這么絕對崇尚一個方面,因為我們所有人都不是單單靠哪一個面處事和處世的。
好了,極度推崇高情商后來了一個尖刻的聲音----情商高有什么卵用!!!
樊勝美又成了愛慕虛榮,圓滑世故,還自作聰明逃避責任的人,劇我沒看,想像得出這個角色應該是比較平凡的女孩子在經受各種挫折通過自身的努力自身的轉變搏得一席之地。可在網友的熱議評論中是上至天堂下至地獄,這跨度未免太過了。人物的跨度過了還可以接受,畢竟是故事里的人。可為了突顯個人觀點或者根本就是搏人眼球,竟然把情商貶得一無是處未免有混淆視聽之嫌了!
筆者為了突顯“實力”二字竟然一定要把高情商踩到腳底。“情商或許決定你在圈子里的位置,而實力卻可以決定你處于哪個圈子。”“一個人是得多沒能力才能靠情商活著。”“實力牛逼,根本輪不到拼情商。”等等等等......我只想弱弱地問一下,有幾位天生有實力?有幾位一帆風順實力到上億?又有幾個王思聰?試問哪位牛逼的人不曾苦逼的努力過?情商高是惹你了礙你了?你的實力到了用不著情商啦?搏個眼球而己,用得著曲解情商二字嗎?
其實情商高一部份來自于自身的性格,而另一部份來自于生活的磨礪。說心里話誰都愿意自已生來是個王子或公主,可以任性可以率真可以天馬行空自由自在。然而畢竟我們大都是平凡的,世俗的,而實力也是一路辛酸一路血汗慢慢堆積而成的。自然也不推崇刻意去修練那種查顏觀色、八面玲瓏的所謂高情商,這也是曲解情商二字了。情商應該是無論你身處何種境況,是富或貧,是貴或凡,都讓身邊的人感覺到舒服,也是對他人起碼的尊重。我想這也是作為一個社會人最起碼要俱備的情商。至于高情商那就是個人的修為了,也是可遇而不求的,并且很具兩面性。
說個小故事,商業大鱷李嘉誠先生接見內地長江CEO班的學生,大家想象的場景是學員落座多時,大哥姍姍來遲,眾人鼓掌歡迎。真實場景是,大哥親自站在電梯口,與每一位乘電梯到來的學員握手,遞上自己的名片,吃飯的時候,四張桌子,大哥在每張桌子旁坐了15分鐘。告別時,他又逐一與大家握手,包括墻角站著的服務員都沒漏掉。因為他是李嘉誠先生,所為便稱之為高情商。假若同樣的場景換成學校的助教,那即是本職工作,得體。同樣的場景換成一位還夠格上場的推銷經理,那即是應該的,甚至還會有曲意逢迎之嫌。由此可見情商高與否的評定因人而異,很具多面性,所以說高情商也并不是刻意努力就能擁有的。
高情傷是心里裝著他人,是一種日常,像清水流過河床,河床邊的一切都被自然而然地照料過滋潤過了。而不是要用這個人的時候,才心心念念,噓寒問暖,后者總有刻意之嫌,其實誰的智商都沒欠費。
努力踏實地一步步走向了某個高度或許不一定擁有高情商,但沒有努力踏實地一步步走過來的人一定不可能真正擁有高情商,不經歷他人的白眼,不經歷各種失敗,不經歷風雨哪來的寬廣胸懷?沒有寬廣的胸懷談什么高情商?你可以有實力,你也可以不推崇高情商,但你不要曲解它,不要踩它。高情商的背后是挫折、是磨礪、是血和汗、是歲月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