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一生只有三十年,那么現在開始你將如何度過余生?
我們總是不確定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是否就以為自己能夠長命百歲?
你說生命能否像靈魂一樣永恒?
七月一過,2018年已過一半又多。一直在思考,新的這一年改變了多少,成長了多少,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多少...
可是好像永遠都是模模糊糊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收獲了什么...好像永遠都是悶著頭一直不停往前走,一直不停得罪折騰著去生活...這也許是蕓蕓眾生中大多數我們的狀態吧,自己的世界總是處于一片混沌的狀態,不清不楚不明不了。
年少的時候總是以為青春就是一場無知的奔忙,可是有一天突然發現那些飛得更高飛得更遠的人都是清醒而有理智者,永遠目標清晰,永遠信念堅定,永遠意志堅強。
在一次管理課上,老師讓我們回答一組問題:
1.本學期的打算;
2.大三結束前的計劃;
3.是否考研?怎么考?
4.什么時候談戀愛、結婚、生孩子?
5.職業規劃?
6.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
不得不承認,看到這一系列問題的那一刻我是懵的,整個人死寂了一般...對呀,什么時候?我要做什么?我的人生要怎么樣?永遠到底有多遠呢...大學四年很長不是轉眼間大二都結束了嗎?
高三同桌給我留言時說-她一直記得方面我那張倔強又單純傻傻的臉。對呀,一直倔強,一直單純,又是否能夠永遠倔強、永遠單純呢?
我依然記得很多年前我曾經狂放不羈的講...總有一天我會成為父母的驕傲,甚至這些年...七年多來,我從來沒有懷疑過我就是和別人不一樣。
可是現實直直給了我一巴掌...我做著和很多人一樣的事情,過著和很多人一樣的生活,甚至還不如很多人努力不如很多人拼命不如很多人清醒...憑什么和別人不一樣?
總是很輕易被那些用盡全力拼命努力的人感動到熱淚盈眶,也許就是因為從他們身上看到了那個我想要成為但并未成為的我。這就是每個人內心都知道努力的意義,可并沒有多少人真正意義上的去努力。
在看一本書《我不怕成為這樣強硬的姑娘》,媛媛姐寫到親戚家的一個妹妹。從初中到大四,一共十年時間,僅僅是為了去那個在書中看到過的想象中很美的地方。她努力了十年,這十年間幾乎所有的心思都用在靠近目的地上。
她考了三次托福第一次87分,第二次反降只有85分,也許有的人至此已經沒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和勇氣了,然而她忍住性子又考了一次,這一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她考了99分。成績出來那天她給媛媛姐打電話,哭得泣不成聲。這一路的艱辛寂寞,個中滋味在成功的那一刻,全部爆發出來。
她的父母知道她要出國后為難了,因為是農村家庭,擔心無力承擔費用,她云淡風輕的說,沒事呀按照國內的生活費標準給我就行,其他的我自己想辦法...這就是那個二十多歲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女孩,未經世事卻堅強的得讓人心疼。但是至少最終結果是她做到了,實現了自己一直來的夢想。
努力的人很多,拼命的人也很多...可是夢想成真需要的卻是一群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該怎么努力,知道自己努力收獲了什么的人?
《歡樂頌》熱播后,不少對曲筱綃的爭議,我只記得一個姐姐說,曲筱綃過得灑脫是因為她內心通透,對自己對世界都有清醒的認知。
在寫完上一篇日志后,有朋友告訴我說...看著那里面的文字ta哭了,讓我相信我的文章比我想象的能夠影響更多的人。我就在想...其實我走到今天,支持我的好像并不是夢想而是別人的鼓勵和認可,而我一直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偏離夢想越來越遠。
可能還是不夠愛吧,我一直都記得上半年在正弘玩具公司,公司的鄭總談夢想時的那般熠熠生輝的模樣,談到夢想的那一刻,她的語氣是激動的,她的神情是散發光芒的,甚至那個溫婉賢淑的她禁不住手舞足蹈起來...
是呀,那才是一種真正的力量,才是一種真正的年輕。她說...做玩具、做中國人自己的毛絨玩具一直都是她的夢想,因為這個夢想,她可以晝夜加班、不看電視劇不娛樂不知疲倦,只要為著這個目標前進著,她永遠不會覺得累或辛苦。
而我,而我們,好像每天總有...那個喜歡文學喜歡寫作的我,好似一個月也讀不了兩本書,寫不了幾篇文章...是吧,我,我們真的是不配談夢想的呀。
也許,只有努力的人,才不會有那么多時間傷春悲秋和為賦新詞強說愁吧。
還有很多很多,遇到過很多很多人,他們每天都在努力,每天都在拼命,每天都是打雞血似的生活...他們倒也不像我們這般容易傷心容易失落,容易有很多很多的小情緒。
有人說,成長就是現實逐漸填補幻想的過程,然后讓我們意識到,不是我們愿意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而是我們能不能通過幾百分的努力成就一個99分的自己。這真的,就是現實啊。
然而還要不死心的給自己一個安慰:畢竟每一個被否定的不完美的自己都只是現在的自己,那么只要改變,明天的自己明年的自己總會有所不同。明天和未來最大的價值就是未知帶給我們心理的那一絲僥幸,因為還未到來,所以一切皆有可能。也就是這一點點僥幸的可能,讓我們有勇氣重新開始。
看《傅雷家書》的時候,也更堅定了我內心一直以來零零星星的對人生的動搖,傅雷先生多次對他的兒子強調,一定要減少不必要的社交。這并不是一件多么不合時宜的事情,而是你想做成什么事,想成為什么什么人,那么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分配在這些方面便是分內的事。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做其他事的時間多了,做這件事的時間自然就少了。總是顧及太多人情,顧及太多面子,那么結果你和蕓蕓眾生又有什么分別呢?
在地鐵上的時候看到一句話:每個大名鼎鼎的大人物,和你我一樣都曾是蕓蕓眾生的小個體。可是我們又總是苦惱為什么大人物成了大人物,小人物還是小人物...那么不如去調查采訪一下吧,比較一下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區別。
說了很長,可是總是代替不了內心的悸動...也許吧,也許我真的要重新開始了,為了自己僅存的一點點不服輸的倔強,為了自己殘缺的一點點不熄滅的希望...
最后,還是情不自禁放出一句很雞湯的話...你要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人過著你想要的生活!
besides:問問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想要做成怎樣的事?想要經歷怎樣的人生?然后把自己所有的想法計劃寫在紙上,列出一系列實現路徑:實現這些需要什么?我該從哪方面做起?我做了什么做了多少花費多少時間?我做的一切對我的夢想有什么用?我提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