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寫點東西,閑下來一直也在碼字,便簽里零零散散的記錄了一些東西卻連不成篇,恰逢這兩天陪弟弟高考,想著記下來也未嘗不是一件趣事。由于做飯能力有限,我的任務是接送他去考場。
先說一下“三陪”——陪吃,陪喝,陪送考(嘻嘻,免得大家誤會啊)。2017年06月03晚上十點多接到弟弟電話想讓我回家陪他考試,之前也有問過要不要回去他說看情況,于是跟何主任微信請假,批準后四號回來,晚上將近八點到家。回家的第二天晚上接他回家住(見面發現兩個月他瘦了太多,從130瘦到110斤,1米8的個子只剩皮包骨頭了),第三天即六號中午再次去接他,下午一塊兒去看考點,是他的小學母校也是我當年的考點,為了在他人生的轉折點上留點紀念拍了張照片被工作人員提醒說:“你這小姑娘明天就要來考試了還拍啥,這是禁止的”,雖然被提醒但是被誤認為是考生心里還是有點竊喜的。現在看考點也越來越替考生著想,全程“彩排”,從進入考場到人臉指紋識別到入座體驗,比以往只是進入考場看看確實人性化了好多。看完考點回到家開了個考前座談會,倒沒有給他灌輸太多的雞湯,也沒有講什么考場應試策略,想著策略性的東西他在平時的訓練中應該有自己的一套戰略我們這些外行人反而顯得多此一舉了,我的主要意見就是:好心態,靜下心,穩著來,把平時學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套路”最大化完美呈現,以最佳的狀態堅持直到最后一科的交卷零響起。吃完晚飯,根據學校安排他又去上自習到九點。回來洗刷完也沒有過多交流就各自休息了。
?七號早上吃過早飯后,他在自己屋過了一遍書(我推開門偷看的,嘿嘿),由于第一場提前40分鐘進場我八點十分把他送走,等他進考場我回來在家里靜靜地等待十一點半的鬧鐘,說實話等待的時間真的很漫長,鬧鐘終于響了去接他,在人群中尋找他的身影,先看他的面目表情,再聽他說話的語氣感覺情緒還可以,就順口問了句上午狀態怎么樣,他說還可以,然后隨便聊了點其他的沒再有跟考試相關的內容。回到家洗洗臉休息一會兒吃飯,然后各自回屋休息,我把鬧鐘定到14:00,然而從13:00到14:00我聽到他去了兩次衛生間。我們一塊兒起床,洗臉喝水收拾準備到14點20出門,到考點太陽熱辣辣的,到14:28,我說還有兩分鐘太熱了我先回去了,他說要等進去讓我再走,我感覺他還是有點緊張的,為了讓他放松點我故意說你去愛心助考站給我拿兩瓶水回來。等他回來進考場時間到了我就回家了,定了17:00的鬧鐘,上網查看上午的考卷,主要看作文,感覺近年全國卷高考作文越來越與社會時政接軌,不像以往的完全八股文似的用辯證法分析議論,不過看到北京卷作文到吸了一口冷氣,那個小作文命題中的名言有的我都不是很理解其中深意、有幾本書我都沒看過、《紅樓夢》中的幾個人物形象我都沒有做過深入了解又怎能各用一種花去描寫,簡直要跪了的感覺。。。。。。17:00鬧鐘響出門接考生,這次比上午等的久了一點,我心里有點犯嘀咕了,在門口看到他和同學邊走邊交流也沒迎上去,等他們互相告別后他過來說的第一句話是“數學太難了,要比平時模擬卷難好多”,我說要難大家都難,考完了就么別想那么多了,沒事的。路上他突然說:女孩兒一定不能中看不中用,我心里還奇怪怎么說這樣的話?接著他給我講了他們班一個女生的事情,大概意思是還有十五分鐘都開考了因為鞋子的原因進不了考場要回去換鞋,他還給人家出主意光腳進場,結果人家征求監考老師意見后赤著腳進去了。回到家休息一會兒吃過晚飯他繼續回學校上晚自習,我在家搜了一下一些高考大牛對今年數學試卷結構及難易程度分析,同時看到不少考生的吐槽,心里還算松了口氣,真心感覺00后的孩子了不得,這里摘抄一句與大家共享: 如果明年的數學題很簡單 那么請學弟學妹們記住 這是17屆學長用命為你們換來的等等。和前一天晚上一樣平靜度過了第一天晚上。第二天八點二十出門,路上我爸說他也想感受一下高考,我說明年給你報,我擦說現在不行了都不會了,我弟調侃說報文科,字寫的好說不定還能考上清華。一路說笑送,目送他進入考場,回來路上我們探討著下午他的英語能考多少,確切的說能蒙對多少,因為他的英語太差了,從初中開始我們一直在努力拯救他的英語,但是療效微乎其微,直到現在一直不見起色,愛莫能助。簡直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十一點半去接他,出來的挺早,見面就說:完蛋了,完蛋了,又是太難,我們聽了心里也咯噔了一下,因為下午的英語是他的劣勢。下午去考英語路上給他說感謝下午還有場英語給了他扭轉乾坤的機會,呵呵,其實我心里對他下午的考試也沒底,記得當年我高考最后一場出來我爸問我感覺怎么樣?我說英語130+沒問題,分數出來我英語確實130+,哈哈。下午接他回來他說感覺還可以,就這樣我的兩天“三陪”到此告一段落。
? 其實,我跟弟弟相處在一起時間并不是很多,我大他七歲,他讀小學我上初中,我們倆都是寄宿學校,每周五回家兩天,我讀高三他上初一,有幸我倆讀的是同一所學校——淮陽縣第一高級中學,也是從那時候起他學習上的事父母逐漸不再怎么管,而我參與的更多。可能是男女天生差別,我語言天賦比他好點,當然這只限英語,我語文很差的,嘿嘿。每周末他都會去我宿舍讓我給他補習英語,當時宿舍的姐妹們也都很照顧他,可是六年過去了英語也沒咋變,這也是令我苦惱的問題之一。有時候周日下午不回家我們一起出去吃飯逛超市。后來我大學考走,只有假期能在一起見個面,但是也只有寒暑假十多天的假期相處時間。平時都是周末打電話聯系,最開始他會主動跟我匯報他的學習情況,我幫他分析。后來一方面我對他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不可容忍的錯誤杜絕犯,犯過的錯不能重復犯,不同的錯誤堅決避免嘗試犯;另一方面隨著他年齡的增長,開始有自己的隱私,有些事也選擇性跟我講,但是每到節日他都會想著我,給我點小驚喜,比如情人節在我家東邊的公園給我采了99朵鮮花,今年生日那天由于不在家采了鮮花拍圖片發給我等等,生活上也算是比較聽話的孩子。最令我頭疼的是父母對他的溺愛,這件事詳細說起來都能寫一本書。
? 由于周圍親戚朋友的關系,讓他在一高混得“如魚得水”,從初二開始成績開始下滑,到剛開始是進不了陽光部學校領導幫忙調到陽光部,剛開始沒讓他知道,怕傷他自尊。但是最后形成了惡性循環,這種現象讓他一直自我感覺良好,,甚至產生了理所當然的“優越感”,仿佛學校是我們家的,他想怎樣必須怎樣,父母為了他的學習基本都滿足他,有時候因為他的一個小問題能“驚動”幾個家庭,弄得大家人心惶惶。經常因為調班級換老師各種小問題不斷出現,每年班級基本都是隨他挑,為了就是后期他不滿意又折騰。有一年因為他喜歡的一個老師調動他換倆班級:升高二因為分科的原因當初高一教他的英語老師調走了,他倒不愿意了,第一次大鬧,想上杜老師管理的班級,又想去那個英語老師教的班,去校長辦公室大鬧了一場,最后留在了杜老師的班級。類似這樣的情況平時不斷反復出現。高三又大鬧一場,又去校長辦公室大鬧,跟校長“理論”起來,這一次鬧得更狠,沒辦法校長打電話叫了家長和班主任。就是這樣算是“便利”的條件加上父母的溺愛,讓他有了根深蒂固的“優越感”,出現問題只會歸因于外界,不會從自身找原因,不會自我反省,從來都是這樣。平時對我爸媽從來都是打電話就到,我媽對他更是溺愛,直到從開始頂撞我媽到偶爾出現不尊重我媽的現象,嫌棄我媽給他買的衣服不好看等等。平時我倆會經常聯系,一般是先引導后批評,但這兩年更多的是批評大于引導,每次批評我也是于心不忍,想想他今后的發展就狠下心來督促他改變,周圍很多人都說我不要以我的高標準打擊他。但是好像他很喜歡聽我吵(嘿嘿),反復吵在家他對我還是那么好。其實我有時候能感覺他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甚至直接把話屏蔽到耳朵外。但是無論他怎樣折騰,我還是希望他好,在他的人生關鍵轉折點上給予一點建議供他參考,雖然有時候他的行為讓我很痛心,但假如有子彈向他射過來我依然會第一個沖在他的前邊幫他擋住,誰讓我攤上了這樣一個弟弟呢。
最后寄語:
考的好不用嘚瑟,考的差也不是loser.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十年后再聚,誰知道誰會是時代的弄潮兒。無論分高低,能不能去你想去的學校,都不用擔心,你去的地方一定會給你預想不到的東西,你會遇見一些人,覺得相見恨晚,或者遇到一個人覺得哪里都值得,這是命數,遇見你該遇見的,接受你不能改變的,向一條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扼殺個性的線性生活揮手告別,迎接人生的“指數型爆炸型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