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爺的《美人魚》大年初一就要上。
前陣子,Sir為你們獨家解析了預告片(還沒看的戳這)。
今天,Sir想從一個關鍵詞談起——
無敵
這個詞在《美人魚》的路演中被頻頻提及。
甚至周星馳還以其為宣傳曲歌名,親自作詞。
為何?
看完《毒舌》在《美人魚》上映前最后一篇解析,也許你就明白了。
Ps.未免吹捧偶像太肉麻,所以Sir這次請來相對中立好盆友@泉的向日葵操刀,保證——一樣好看。
文 / 泉的向日葵
現今華語功夫世界,誰是最強者?
成龍、甄子丹、李連杰、吳京,甚至是——張晉。
這個問題,或許很難定論。
但把時間往回倒撥40幾年,它只有一個答案——
李小龍
總是有人跑來問我:“李振藩,你真的有那么厲害嗎?”
我說:“噢,如果我告訴你我很厲害,也許你會說我在吹牛。但是如果我告訴你我并不厲害,你肯定知道我在撒謊。”
(If I tell you I'm good, probably you will say I am boasting. But if I tell you I'm no good, you know I am lying.)
這是李小龍的名句。
那么,當我們說李小龍厲害時,我們在談論什么呢?
比如說:
在他短暫的功夫電影生涯中,只主演過四部半功夫電影。但這四部半電影,令到嘉禾公司站穩腳跟,稱雄影壇二十多年。也令到中國功夫揚威國際,世界各地包括非洲都有他的崇拜者。
——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特刊
其運拳速度,強大的爆炸力,以及千變萬化但又自然流暢的變招反應,是在銀幕上無人可以模仿的。
——蒲鋒(前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就這些?
回到真實的歷史是,當這個30歲的精瘦青年回港時,他身上還充滿太多不確定。
據說,《唐山大兄》后期國語配音期間,每當李小龍為自己配尖叫,身邊人都會看熱鬧般的爆笑。
《唐山大兄》
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獨特的表現方式火了。
快如閃電的連環三腳,凌空一腿、配上嘯叫,每一擊都加速燃燒著觀眾的荷爾蒙。
之后兩年,他更是用超負荷的訓練與對武術癲狂的追求,向體能和視效奇觀沖刺。
《精武門》
《猛龍過江》
《龍爭虎斗》
他是截拳道創始人。
維基這么解釋:
汲取并融合各國各式武術;以詠春拳為武學核心及發展的武學根基,另兩大技術骨干為拳擊與擊劍……
乍看上去,也沒什么特別的對不對?
不就是博采眾家之長嗎?
但語文老師一直教育我們,閱讀要特別注意開頭和結尾。
請注意,那段話的結尾是什么——
以道家老子的哲學思想為根基!
李小龍是怎么用道家思想闡述截拳道的呢?
道的海納百川以順、謙、虛、靜為基礎。這些在很多時候都可用一個字表達出來:“空”。
一個一心求真的人,是不會任何形式所縛的,他只存在于“真”之中。任何實用或適合于你的技術,都可以稱之為截拳道。
一張圖總結:
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
換成通俗點的比喻,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像水一樣
那么問題來了:
徹底掌握截拳道技法之后,是不是就可以成為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功高手了?
并不!
在李小龍心里:
搏擊的目的,是把自己的體能和精神推向極限,是武學的修為,而不是殺人的伎倆。
習武,修道,最終是為了不殺。
遺憾的是,在李小龍那個年代,他憑拳腳打下天下,讓世人看到刺激的廝殺。
人們卻選擇性忽略了他每次殺人后,震驚痛楚的眼神。
本來,李小龍是有機會講出他以殺止殺的思想,那就是《死亡游戲》。
還是來自維基:
《死亡游戲》的最初靈感來自佛教典故“七級浮屠”,講述一位絕頂高手,為了奪取傳說中的稀世珍寶而獨闖七層寶塔。
經過連場激戰后到達塔頂,豈料藏寶匣內沒有稀世珍寶,只有一張紙,上面寫著:“生命是一段等待死亡的歷程”。
眼見世間再無對手,高手感到孤寂和失落,并悟出縱使天下無敵,都要敗在死亡之下的道理。
遺憾的是,他意外身故,未能完成將這一思想傳遞出去。
而李小龍逝后——
成龍、李連杰、甄子丹。
無論他們的招式多么漂亮,卻總是形達意難至。
甚至真實武藝最接近的甄子丹,在《葉問2》中極力擴大宣泄民粹民族主義情緒,只為博得打雞血式的叫好。
聽聽李小龍是怎么回答?
有次訪問中,記者問:你認為你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呢?
李小龍答:我認為呢,我是人類。我不想文縐縐地說“孔子曰”,但“天下只一家”,只是每個人都很不同而已。
荒謬的是,在華語影壇,領悟到李小龍功夫大義思想,并在電影中傳達出來的,卻是一個喜劇演員。
是的——
周星馳
星迷們都知道,周星馳的偶像是李小龍。
從9歲那年他徹底迷上《唐山大兄》那刻起,這愛延綿了幾十年,進而定下當武師或演員的人生方向。
死黨李健仁(“如花”)曾在一次采訪中回憶——
他喜歡每天在家里很小的房子,都是一個人登著那么小的電視機,看李小龍
還有他的拳很快,我們念書的時候都叫他綽號——小龍
做了演員后,周星馳把自己對李小龍的愛放進電影。
只要逮到機會,就一再展示身手。
《逃學威龍》的高踢腿,沒用替身一遍過,就曾讓導演陳嘉上驚嘆不已。
李小龍經典的雙截棍,周星馳在《賭俠》和《武狀元蘇乞兒》戲仿過。
《賭俠》
《武狀元蘇乞兒》
《食神》致敬了《精武門》的太極云手。
《少林足球》除了海報。
還特意調教形似李小龍的陳國坤,身穿經典黃色連體服。
甚至借對白道出對李小龍的懷念:
不要緊,你只是人離開,精神永遠都會在這里。
2004年的《功夫》,他再次表示——
是為了向童年的偶像李小龍致敬,向童年時代致敬。
在《功夫》最后,被打通任督二脈的周星馳,赤裸著精壯的上身,活脫脫李小龍再生。
我想,這是他夢寐以求的風景。
變成功夫大師的他,打架兩度用上踩腳趾。
第一次:
第二次:
火云邪神說:“小孩子打架才用這招。”
小孩子?
174的李小龍在《死亡游戲》里面對戰218的賈巴爾時,就用了踩腳這招。
隨后,徹底擊敗了火云邪神,他把惡毒的暗器拔掉毒刺,化為佛蓮,當成玩具賞玩。
記不記得開篇李小龍說的:搏擊的目的,是武學的修為,而不是殺人的伎倆
周星馳曾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
你學會如何去打,然后學習如何不去打。學習如何去打,最終是為了避免打這種暴力。
You learn how to fight, then you don't have to. To learn how to fight, ultimately is to avoid this kind of violence.
這就是李小龍所謂的拳道:并非(僅僅是一種)傷殘之法,“而系一大道,一種朝向生命真諦追尋的坦蕩大道。”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
童真才是最強的原力。
童真即無敵。
就如《功夫》里他被打得半死時,用血在地上畫出的棒棒糖。
就如《兒歌三百首》最終化為降魔寶典。
李安曾評價周星馳電影是——“小孩子的東西”。
當時被一些“不明真相”的媒體曲解成貶義。
事實上,這是一個導演對另一個導演的至高尊敬。
一個被重重千錘百煉過的成年人,還能保有原來的天性,用一個小孩子的視角去看世界。
這,難道不是最難最珍貴的?
要不然,李安也不會說——
所以周星馳,我是很佩服的
而在《美人魚》,我們又看到了他對童真的執著。
電影緣起,《美人魚》故事,就是因為他從小生活在有海的地方,對海洋有幻想。
這幾款手繪海報就非童心不能制造。
他自己也承認:
我覺得我什么都沒有,就只有童心
連鄧超都被成功“洗腦”:
沒有童真是拍不了喜劇的
這只在游樂園快樂嬉戲的人魚,會否因為純真進而迸發出“四海翻騰云水怒”的能量?
希望那個在電影世界永遠長不大的周星馳,這次,依然能帶給我們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