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要到了,想送母親一枝花,可左思右想,卻想不出哪種花與母親最親近,哪種花與母親最般配。
梅似母親,凜冽寒風,無所畏懼。
菊若母親,樸實無華,恬適淡然。
然而,終覺得母親更是個花匠,勤勤懇懇的花匠,沒有花那般搖曳多姿,卻帶著花的氣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她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人,五個孩子的母親,識字不多,可在我們心中,她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一個了不起的人。
小時候家中生活很拮據,平日里沒什么感覺,有吃有喝的,縱然不能常常買新衣服,卻也穿得干凈整潔。只是每回到交學費的時候,我都特別煎熬。
老師一次又一次動員,不停催繳,常常是不用上下午的課就讓回家取學費,可我心里明白,回去也是白搭,有時候好不容易捱到家,憋著眼淚,吃了飯再回學校去。
有一次,班里就剩下四五個沒交的了。老師在午休時候已經點名了。我回到家吃了午飯,遲遲不肯去學校。母親沒問,也沒責備我,只說要陪我一起去。
我不知道母親同老師說了什么,之后盡管還沒有交費,可老師默許我可以拖欠到下學期開學。直到小學畢業,班主任才跟我說,是母親拜托她呵護我幼小又脆弱的自尊心,老師才幫忙墊付,新學期開學再還給老師。
現在去想,當母親低頭承認因為自己身單力薄,不能及時交納孩子學費時,她那顆要強的心該有多么難過,多么卑微。只是為了孩子,她可能更多三分懇切。
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母親毫無疑問,傾其所有。我們五個,從小學,一路到大學,她無怨無悔,竭盡全力去支持。
父親做泥瓦匠,母親忙家里事。如今我也做了母親,深知家務事瑣碎繁多,讓人焦頭爛額,但她從沒抱怨過,家里一向整潔舒適,多晚到家,飯菜都是熱氣騰騰的。她還養了很多家禽家畜,都長得很肥壯。也就是因了母親的副業,家里的日子逐漸寬裕起來。
除了金錢方面,母親賜予我們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理解和信任。
當我成績好向她炫耀時候,她會做一桌子好菜,犒勞我,說是我努力拼的結果,提醒我戒驕戒躁。當我成績滑落垂頭喪氣時候,她會讓我安下心來,細細看看,問題出在哪兒,如何彌補,并告訴我沮喪無濟于事。高中三年,她都是我心靈的導師,有她在,苦也不苦。
后來,我們都念大學了,我們家成了小鎮上的奇跡。有人向母親取經,我聽她面對一個抱怨孩子不知父母心酸的媽媽跟前是這么說的:養孩子跟種地似的,當父母的只管播種,管理就是,剩下的全靠自己。孩子本身就有壓力,再施壓,他怎么能更好的成長呢?
母親是花匠,我們是花,她滿心期待花開滿園,卻從不表達,不索求,只是默默付出,潤物無聲。
真的,我當老師那么多年,潤物無聲就成了我的信條。對待孩子,我只管做好自己的事,相信學生,相信自己的耕耘。
如今,我長大了,結婚了,離家也遠了,很少回去了。有一次我和老公吵架,一個人跑了回去。母親應該猜出來了。她也不細問,只那么緩緩地說了一段:
不是因為啥大事吵的吧?回來氣也該消了吧。女人,有時候要柔弱一點兒,家務事,不值得事事都爭,斤斤計較,你就是爭贏了,心里就能舒服了?出了問題,要是你跑我這兒能解決,你就來。沒用。吃完你還得回去,你還得回去說清楚講明白。家庭生活最需要打理了,跟養花似的。你看那花園里的花,要是不修理,任由它們枝枝叉叉瘋長,看著都不順眼,它們自己能舒服嗎?那一園子的花,可不就跟一家人似的嗎?
說出這么一番話,是她半輩子時間收獲的,也是她半輩子默默守候的。
在這個深夜里,忍不住去想:她曾經是個怎樣的姑娘?也有任性無理刺頭的時候么?有吧。不然怎會有我這個還會撒潑耍賴的女兒呢?只是,生活的大剪刀修理得她服服帖帖的。她后悔過嗎?
她不過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一年四季,種好田里的莊稼。空閑時間,種片菜園,那滿園子鮮嫩的瓜果蔬菜,小時候就是我愛尋覓的,如今,我女兒去了也是。
如今,我們離開家了,他們也老了,飯菜越做越少了,菜園也是分了一半做花園了。母親精心照料它們,好像照顧自己的孩子,常常在電話里叨叨它們花開滿枝丫,芬芳四溢。
豁然開朗,母親不后悔,她怎會后悔呢?也許,她看著花,憶起少年時,可回轉身,陽光正好,發現我在追尋著她的路上亦步亦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