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應該寫一篇這樣的文章,雖然只是只菜鳥。
很多人看到的我們的生活,通常就是每人幾萬塊的個人配備,每月幾千的的士開銷,每次豪華吃住的出國培訓,每天可以在家工作愛幾點下班就幾點下班的自由時間。但是公司不是傻的,能容得你享盡表面的舒適,也一定確保能在你身上剝削回更高的價值。
剛進公司不久那會,我最大感觸就是公司里牛人很多。不僅是把自己工作做到盡善盡美,大家還都是multi-tasking的能手,都是把一個人當幾個人在用。幾乎沒有可以替代的同事,總感覺大家是有著“要是有人能做你的工作,那你也就可以走人了”的覺悟默契。這也直接導致了就算請假,是你的工作照樣還是你的。在美國出差的最剛好了,白天做美國時間的工作,晚上還得繼續過香港時間的工作。就算你是請了多長的年假,若是電話郵件沒有照樣去查,那你。。也就可以繼續一直放假了。。。
由于mobile office大家沒有固定座位,也不管你是在家在客戶公司在地鐵上在星巴克還是在廁所。反正公司給了你全世界4G無限上網的手機,你就沒有理由做不了工作。很多人羨慕Flexible working hour,不用等著每周六才能去銀行,天天可以六點下班餐館也不用排隊,連哪天想美美吃個下午茶都不在話下。但它有個致命的痛苦就是讓你無法區分工作與生活,這點精神層面的腐蝕再加上并沒有減少的工作量和心虛感,它就像畫蛇添足般多余和讓人渾身不適,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去摸索如何駕馭才好。我唯一的堅持就是工作電話和私人電話分開兩部,好歹保留些對區分工作與生活的掌控權。雖然工作電話的鈴聲永遠是7*24小時的大聲。【深深覺得所有實行flexible working hour的公司都是心機婊】
所以通常我們的工作時長比看起來的多得多。早上七八點就郵件往來就開始多,九點開工后就可以打電話給客戶或工程師。通常要溝通的事情會排不完,打著這個電話,想著下下下個電話要打給這件事的另一方去溝通。有客戶會議就更麻煩了,會議前要準備,會議后要拼命回打漏聽的電話,頭尾交通時間你也只能用其他時間去補上工作。而五點半下班時間就可以隨時走的原因也是反正要溝通的對象都下班了你只能等下一個工作天,而白天累積的那些不用其他人involve的工作,下午五點半做還是晚上十點半做并沒有太大區別。所以經常看見從晚上十點到凌晨兩點又有一批郵件飛來飛去。
每天的工作強度往往讓人在下班的時候感覺人被掏空了,彷佛已經走過了一個世紀般的疲憊。然后可惡的是,經常下班回家煮晚飯吃,又刷到一個緊急郵件又坐下全神貫注地答復,燒到鍋里水都干了噼里啪啦亂響或是焦味四溢了才突然猛醒過來,后悔莫及地既心疼又崩潰,卻阻止不了過兩天又再繼續犯同樣的錯。【我對不起食物】
公司里的同事大多都是看不出年齡的35~50歲。除了我們幾個特殊program招進來的“小孩子”,身邊都是在IT界摸爬滾打十幾年的高手。在其他大公司里呼風喚雨過百屬下的,來我們這只帶十幾個人,以前帶十幾個人的,來這都食物鏈最低層。這也導致了總有種臥虎藏龍的錯覺。剛認識時,每個人好像每天都神采奕奕笑容滿面的輕松;有些工作交互后發現“臥槽怎么這么厲害”,好像對方是一天有20小時都在工作的工作狂;再熟識一點后又發現人家還有一大堆豐富的私人生活跑步網球讀書外語健身烹飪瑜伽品酒旅行畫畫隨隨便便就讓你目瞪口呆。都不知道大家都是哪來的美國時間能這樣修煉成精的。
見識過中資或港資的客戶,也深深覺得外資公司的氛圍真的有差。大老板(香港GM)可以在過道里叫出你的名字,像普通同事一樣聊天。LT們(leadership team)也沒有老板的架子,跟你坐同一張桌子工作。同事間有種像做朋友的那種親切,互相幫忙關心都絕不是紙上說說而已。獎懲分明靠實力說話,你要是做得不盡人意,隨時踢走你也是分分鐘的事。
很早的時候有個在這做了十幾年的同事跟我說,在這家公司,你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支持,只要你能做好公司要求的工作。在這干一年,相當外面做好幾年。當然,給你的是以數倍速度的成長,你要承受的也是要以數倍壓力累造的。
接觸著牛逼哄哄的同事,做著有影響力的事情,或許這就是一個extraordinary員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