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表弟的福,昨晚去梅溪湖文化藝術中心看了名角江珊的話劇《守歲》,演的主要內容是三個不同年代的一家人在除夕的那天晚上發生的一些家務事。
在劇中,女兒在美國留學,有了華裔男朋友,懷孕了,不想再出國念書。媽媽住在臺北,女兒很小時和丈夫離婚了,自己打理一家公司。她想要賣掉老家外婆住的房子,錢可以應急。外婆住在國內,住在一個破舊的漏水的大約住了20年的破房子里,每天盼著家人回來一起吃飯。外婆的小兒子因為小時候偷了家里的錢,不敢回家,但一直以維修工的身份在幫助外婆。劇的主線是在除夕夜,女兒的男朋友第一次以朋友身份來家里一起過年,同時媽媽要女兒去說服外婆賣房子,患有老年癡呆癥的外婆一下子把孫女的男朋友看成了自己的老公,一下子看成了自己女兒的老公,一下子看成了自己的小兒子,由此帶出了許多說不口的故事和心聲。
看完最大的感受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語言真的是“對不起,我愛你,請原諒我,謝謝你“,在《零極限》這本書里反復提到世界上最有力理的語言就是這4句,其中這4句里最有力量的是”我愛你“。為什么是這樣的結論,我論述不出來,今天寫也只是為了記錄看劇感受。
看這部劇就像是以旁觀者看自己的日常生活,家家都有難念的經。我們的家人無論是誰,也許TA平時會做很多讓你無法接受的事情,但出發點真的都是愛。雖說應該要用對方的方式去愛他,但每個人由于自己與其他人不同的經歷,不同的認知都會有局限性,所以只能用自己認為愛的方式去愛了。
就像我自己的母親,讓我受不了事情真的很多,大部分時候我真的不愿意和她一起住,但看完《守歲》的故事,我覺得自己沒有很好的去體量她,對她的要求太多了。她經歷的事情我并不知道,她也從不會跟我講,她就是認為盡力把家里打理好,讓我穿得好,為了我做好吃的,多抱怨一下我老公,讓我老公勤快點,只要我衣食無憂,也不用下班后太辛苦的做家務大概就可以讓她放心了。而這些全部都是我向朋友曾抱怨過我媽的點:潔癖,控制欲,不接納我的老公......現在換個角度來看,她為了讓我輕松一些,也擔心我怪她在家里不上班也沒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她把家里的衛生做到極致; 為了讓我少走彎路,總是要求按她的來; 她嘮叨我的老公要勤快點是為了將來她不與我同住時,我不至于要做一大堆家務太辛苦而吃虧。我現在才發覺原來這就是她表達愛的方式。接不接受得了這種方式先不說,至少能證明她是愛我的,在此之前很多年很多年我都認為我爸媽一點都不愛我,他們就只愛他們自己,我真的錯了。
劇中還有一個點,也是讓我觸動的:當外婆到街上去喊小兒子回家并說不是真的怪他偷了錢,希望他能回家的那一幕。突然想起葉月幽在一次讀書會上分享的:“只要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可以無條件的接納TA,TA的趨光性就能讓TA正常成長。”原來無論子女或家人犯了什么錯,家人在內心里其實都不會真正怪罪,都是惟愿“浪子”能回頭的。就像突然看到走丟的孩子回家,大人首先都是會罵和打,然后才表達出擔心,其實這也是愛,不愛怎么會擔心。因為打罵的處理方式做錯事的孩子覺得丟臉,害怕家人不接納而不敢回家,而離家的這個決定往往讓家人一輩子都活在內疚自責中。每個人都渴望著無條件被接納,尤其是做錯事的孩子,沒有什么錯事大過家人的關系,且作且珍惜。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放在這里用也可以,呵呵
《尋夢環游記》里不是也說了嗎,家人在一起最重要,愛是永恒的主題!我需要修煉的是學會撥開層層干擾的迷霧(家人受到局限的表達方式),看到家人的愛之山就在那里,始終就在那里…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