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也不過是這樣:學校周圍的樓房上空,還淡淡地涂抹著冬日的霧霾;走進校門,一眼望去,除了花壇里人工種植的花朵在假笑,并沒有一朵花一株草通知我春天來了。但是掛在墻上的日歷卻明明白白告訴我,寒假結束了,又要開學了。(王老師的話:1、注意加粗字部分的修辭手法,平時總是講比喻擬人,但是同學們真會用嗎?2、這一段透露出來的“我”的感受是真實的,因為作為學生不想開學才是真實想法。)
且慢,水池邊那是什么?朦朦朧朧的像是粉色的霧一般?這一抹亮色讓我加快了腳步。走近一看,啊,原來是一棵樹開花了!我不知道這棵樹是什么樹,它開的花是什么花,但這一點也不妨礙我欣賞它的美麗。樹上的花朵是令人愉快的粉白色,每朵花只有一枚硬幣大,但是花瓣層層疊疊,輕盈嬌嫩,花心點綴著絲絲花蕊,別提多可愛了。(王老師的話:描寫要具體,不能只是空口說白話“啊花朵美麗極了”,到底美在哪里要說明白。)
坦白說,我不想開學,但看到沉寂了一個假期的校園中,這一樹繁花已經默默無聞地開好了,就站在那里等待著我,我心中也燃起了辭舊迎新的熱情。(王老師的話:1、注意擬人的修辭手法;2、本段的作用是過渡。)
我收回貪戀的目光,與別的同學一起,經熟悉的小路走進教室。許久不見的同學們互相拍打著,追逐著,笑鬧著,聊著寒假里發生的趣事和糗事。從教室的窗戶向外看去,那棵玉蘭樹仍舊光禿禿的。不,仔細看,樹梢鼓鼓的那是什么?哦,也是靜待綻放的花骨朵呢!(王老師的話:1、“許久不見”說明是剛開學,也能體現“早”,同學們在作文中出現過無數次的操場上的活動,太平凡了,出現在任何季節都沒問題,不能體現“早春”。2、第二次寫到“花”,但是還沒開放,也說明是早春。)
不管我們是否承認,春天的確是來了。不信?去操場上跑幾步,你會覺得棉衣太笨重了;去洗洗調色板,你會感到涼水不那么刺骨了;去問問老師,校園里那一樹粉白的花是什么花,你會得到回答:那是春天開得最早的花,梅花。(王老師的話:1、注意排比句的使用。2、呼應了前面寫到的不知名的花,解答了讀者的疑問,使人眼前一亮。)
哦,我早春的校園!(王老師的話:含蓄地表露了“我”對于早春的贊美和欣喜,與開頭相比,這是用了欲揚先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