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編者按:簡友文章勘誤第一篇,力爭每月一篇,最后一天盤點,多多捧場。
? ? ? ? 以下為本人7月份閱讀簡友文章時發現文字有待商榷之處,對文不對人,請勿對號入座。一家之言,僅供簡友們參考,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歡迎關注、期待交流。
如何減少錯別字,寫文一篇,僅供參考,歡迎吐槽。
一、錯別字
1、 理清事實真相?(應為厘清)
解讀:
? (1)厘”字,作動詞使用,有“整理、治理”的意思,。主要用于書面語。厘清”就是“澄清,查清楚”的意思,“厘清”的支配對象往往是“事實”、“關系”、“原則”、“任務”等。
(2)“理清”一般用于有條理的事物,比如“理清頭緒”、“理清脈絡”、“理清思路”等。
ps:厘清,你給我站住,你已經成功把我搞懵逼了
2、 加州不是加洲
文本:加洲(州)火辣的陽光
解讀:加州是加利福尼亞州的簡稱,是美國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個州,世界知名的“好萊塢”和“硅谷”均在州內。
ps:NBA國王、勇士、湖人和快船四支加州球隊,怒刷存在感,求關注。
3、蜂涌而至、一涌而上(應為:擁)
文本:人群蜂涌撤離
解讀:文中蜂擁來自成語蜂擁而至:像一窩蜂似地擁來。形容很多人亂哄哄地朝一個地方聚攏。出自:《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于是壇下鼓聲大振,萊夷三百人,雜執旍旄、羽袚、矛戟、劍楯,蜂擁而至。
ps:蜜蜂說:我是躺槍的,我們只是團結擁擠一點,可不是像洪水一樣不講道理的涌來。
4、一顆圓白菜?(應為:棵)
(1)“棵”多用于植物個體。例如:魯迅名言——后花園的墻外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是柿子樹。
(2)顆”多用于顆粒狀的東西。如:槍膛里還剩下3顆子彈
ps:突然好想造句:我家有兩棵菜,一棵是白菜,另一棵也是白菜。(老師,給滿分哦,我不驕傲)
5、這話決不是他說的?(應為:絕不)
“決不”和“絕不”用法的區別在于
(1)主客觀性不同
“決不”偏重于主觀的否定態度,表示“堅決不”的意思,具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當要對某件事情表態(表示堅決否定的主觀愿望)時,應該用“決不”,以明示決心,例如“無論條件如何艱苦,我們決不退縮”
“絕不”偏重于對客觀事物否定的程度,表示完全否定。“任何情況下都不”,“一絲一毫也不” ,不存在有其他可能的情況出現,如絕不可能、絕不會出事等。
(2)時態不同。
“決不”含有對將來的行為表示堅決否定之意,如“只要終場的哨聲不響,我們就決不放棄”。
“絕不”含有對已經發生過的事物進行否定之意,例如“這話絕不是他說的”。
備注:有時,同一句話,用“決不”和“絕不”,表達出來的意思也是有差別的 如“我決不參加”表示我堅決不參加,“我絕不參加”則表示我完全不可能參加、任何情況下我都不會參加。
ps:這話絕不是他說的,是我說的。
6、倆個人?(倆人或者用兩個人)
“兩人”是“兩個人”的略稱,省略了量詞“個”,可以補出量詞“個。
.“倆人”是“兩個人”的另稱,倆的后面不能再加量詞“個”。
ps:兩和倆,傻傻分不清楚。怪我咯
7、唇槍舌戰?(應為唇槍舌劍)
解讀:拼湊而成的詞語,不規范用詞,只有唇槍舌劍(并列結構,對仗工整,節奏鏗鏘,形式優美)
源自:三國演義,諸葛亮舌戰群儒
ps:我想要怒放的生命,自由組合,惹著你了?對,現代漢語詞典不收你!
8、其他錯別字(括號內為正確字)
卻口口相傳,留芳百世(流)
但她誓(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
雖然膠(絞)盡腦汁
廷(延)年益壽
在逆境中厲(歷)練
二、知識性錯誤:
1、新中國成立后廢除纏足?不妥當
解讀:
(1)清朝中后期的太平天國,首先開始推行反纏足,但最后未能成功。
(2)清朝末期,纏足被當時的知識分子們,視為中國社會落后的象征之一,并認為纏足造成中國婦女的柔弱,進而影響到整個民族及國家的力量,因此開始推行反纏足運動,成立許多天足會。
(3)辛亥革命后,中國的纏足風俗開始從沿海大城市消失,并逐漸影響到內陸地區,纏足風俗的完全消失,最晚則要到1940年代甚至1950年代以后。
ps :說多了,都是淚啊
2、抗日戰爭用十四年比較恰當
新華社北京2017年7月7日電。從2017年開始,全國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
ps: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3、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不是指天氣很熱而是指天氣轉涼。(有爭議的詞匯)
出自《詩經·國風·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大火星西行,天氣轉涼。“七月“,指是今天農歷的七月,大致相當于公歷的八月。“流”, 指移動,落下。“火”,指大火星,每年六月以后,就漸漸偏西。時暑熱開始減退。故稱“流火”。古人發現大火星逐漸向西方遷移,墜落的時節,天氣就開始變涼。
ps:有爭議就爭吧,我任性,不用。
4、杧果?
《現代漢語詞典》第873頁有“杧果”的詞條,解釋為:①常綠喬木,葉子互生,長橢圓形。花黃色。果實略呈腎臟形,熟時黃色,核大,果肉黃色,可以吃。生長在熱帶地區。②這種植物的果實。‖也作芒果。《現代漢語詞典》第872頁也有“芒果”的詞條,但是解釋僅僅三個字:“同‘杧果’”。這就是說明,“杧果”是首選詞形,“芒果”是次選詞形
ps:坑爹啊,吃了那么多年芒果,居然寫錯了?
5、讀音錯誤:選賢與(yu第三聲?)能
文本:廣電總局邀請眾多明星拍的廣告中,李宇春的臺詞讀音錯誤。
選賢與(jǔ)能。與,通“舉”。〖出處〗《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ps:有圖有真相。不服找視頻,我只是吃瓜群眾。
6、錯用:了
**論壇將于明天(將來時)在**廣場舉行,用一堂有深度的論壇,不僅深化了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交流(完成時)……
解釋:念le時放在動詞或形容詞后,表示動作或變化已經完成(完成時)
三、修改建議(歐式長句子)
不斷浮現且淹沒著那個瘦弱而自矜的遺世而獨立地凝望著湄公河的女孩。
解讀:典型的歐式中文,32個字才用有個標點。建議大家少用,讀起來很吃力也不好理解。大家吐槽下,這樣改會不會好點?——不斷浮現這樣一個女孩:她瘦弱而自矜,遺世獨立地望著湄公河。
ps:吹毛求疵,就是感覺讀著好累,想喘口氣。